無錫綠禾盛養殖污水處理工藝
我國的污水處理發起步晚、發展快,養殖污水處理主要采取生化處理設備或生化處理工藝。污水生化處理主要有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后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舊污水處理工程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
養殖過程中投放的餌料和養殖生物排泄物主要是由碳、氮、磷等元素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生化降解性較好。常州海水養殖污水處理公司養豬污水處理地埋式設備
養殖污水長時間滲入地下, 使地下水中的硝態氮或亞硝態氮濃度增高, 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 0成分增多, 導致水質惡化,嚴重危及周邊生活用水的水質。高濃度污水還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 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鹽化, 嚴重降低土壤質量, 甚至傷害農作物, 造成農作物生長受阻或死亡。
養殖污水通常主要有尿液,沖洗水(圈舍沖糞水、飲槽沖洗水、地面清潔水、設備和設施清潔用水)。養豬外排污水的主要特征是:有機物濃度高、懸浮物多、色度 高,并含有大量的細菌,因含有大量動物的屎尿而使氨氮濃度很高。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固態、溶解態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使污水表現出很高的BOD5 、CODcr 、SS和色度等,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好,此外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紹興養殖污水處理工程,可根據水產養殖生物的種類和廢水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凈化處理方法。
奶牛場養殖廢水屬于難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目前研究應用較多的工藝有:物化處理、自然生態處理、好氧處理、厭氧處理等。自然生態法處理建設費用較低,運行成本低廉,但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適宜于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好氧處理能耗大,去除污染物不完全。與好氧處理相比,厭氧處理效果好,可除去廢水中絕大部分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且能耗低,占地少,不易發生管孔堵塞問題,污泥量少且污泥較穩定。傳統厭氧技術是以單相厭氧發酵工藝為主的處理技術,兩相厭氧技術與單相厭氧技術相比更適于處理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具有運行穩定、有機物去除率高等特點。
過濾技術如何處理水產養殖廢水
對于機械過濾裝置,美國開發的一種筒狀的過濾機,筒體四周附有濾網,筒體置于水中工作時,部分濾網浸沒在水中,廢水從開口端流入筒內,污物被留在網上,過濾過的水又回流到池中,而污物被噴頭沖到漏斗內而排出。瑞典一種高度為3140~4725mm,直徑900~1910 mm的過濾機在工作時,廢水由裝置的下部經過中心管和吸附污物的砂混合在一起,由升液器上升到裝置上部,在此分離,污物***后,經管道流入沉淀池,沙子靠錐形分解器的作用均勻降下,上升的水和下降的沙相遇,這樣,水被凈化后從另一根管道放回到魚池。日本有一種過濾機,其工作原理是水泵將池水吸上后,經噴灑管噴入過濾池,過濾池內一層小顆粒沸石和一個特制過濾器,過濾后的水流回養魚池。
無錫綠禾盛專業處理養殖污水處理,歡迎前來咨詢。 對于工廠化養殖廢水的外排和循環利用處理,機械過濾、泡沫分離技術和臭氧凈化處理效果較好。
1、一體化設備功能及原理:庭院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將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對污泥進行厭氧消化的小型處理構筑物。化學原理是利用沉淀和厭氧發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懸浮性有機物的處理設施,屬于初級的過渡污水處理構筑物。停留時間12-24小時,一體化設備對污水中的污染物有比較高的去除率,COD、BOD、總氮、總磷、動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別可以達到40-83、30-55、30-70、約60、約75。
2、人工濕地凈化技術的原理:污水進入濕地系統,污水中的固體顆粒直接碰到基質顆粒表面被攔截。物理過濾和吸附作用是濕地系統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攔截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濕地植物和所有進行光合自養的有機體一樣,具有分解和轉化有機物和其他物質的能力。 污水經格柵去除大顆粒及纖維狀雜質后流入調節池。防止雜質沉降等作用。常州海水養殖污水處理公司
惡臭成分復雜,主要是氨氣、硫化氫為特征污染物或以臭氣濃度作為綜合指標。常州海水養殖污水處理公司
水產業:養殖廢水污染物組成和其處理方法4人工濕地法人工濕地(ConstructedWetlands)模擬自然濕地生態系統,也叫構建濕地。人工濕地從利用生態學出發,對廢水的處理是系統內部植物、基質和微生物之間物理、化學與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通過基質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植物進行吸收和微生物進行代謝等多種途徑,去除養殖廢水中的N、P、有機物、SS、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等。通過查閱歷史資料可發現,我國首例人工濕地是天津市環保所1987年建成的蘆葦濕地工程,該濕地工程日處理廢水規模為1400m3。1988~1990年,北京市環保所在北京昌平縣也建成了蘆葦濕地處理系統,日處理廢水規模為500m3。1自此,研究者開始對人工濕地的構建方法、污染去除效果及機理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目前,人工濕地廢水處理技術在我國發展迅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一般情況下,人工濕地對BOD的去除率為85%~95%,對COD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水產養殖廢水的特點是污染物濃度低,廢水排放量大,在水處理中不能有較長的停留在處理設備中的時間。因而,對于水產養殖廢水,宜建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進行集中處理。常州海水養殖污水處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