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汽車傳感器使用攝像頭數據、雷達和LiDAR來檢測周圍的物體,自動駕駛汽車使用LiDAR傳感器探測周圍建筑和車輛,開發LiDAR 系統所需要的軟件工具,軟件在LiDAR系統的創建和運行中的各個環節都非常關鍵。系統工程師需要輻射模型來預測回波信號的信噪比。電子工程師需要電子模型來建立電氣設計。機械工程師需要CAD工具來完成系統布局。還可能會需要結構和熱建模軟件。LiDAR系統的運行需要控制軟件和將點云轉換并重建為三維模型的軟件。而LiDAR是利用光作為探測媒介來感知周圍的系統,因此光學工程師運用光學軟件設計可靠穩定的光學系統是關鍵。小巧設計易隱藏,覽沃 Mid - 360 為機器人外觀增添更多設計美感。江蘇泰覽Tele-15激光雷達設備
工業自動化與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應用范圍包括無人送貨小車、自動清掃車輛、園區內的接駁車、港口或礦區的無人作業車、執行監控或巡線任務的無人機等,這些場景的主要特點是路線相對固定、環境相對簡單、行駛速度相對較低(通常不超過30km/h)。激光雷達可安裝在AGV等小型車輛中,在工廠或倉庫中,集成激光雷達可以被用于導航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引導車和機器人,并幫助它們避免撞擊障礙物,以幫助其在無人環境下自動感知路線從而進行日常作業。雷達點云激光雷達批發激光雷達在機器人避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相比于半固態式和固態式激光雷達,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的優勢在于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360°的水平視場掃描,而半固態式和固態式激光雷達往往較高只能做到120°的水平視場掃描,且在視場范圍內測距能力的均勻性差于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由于無人駕駛汽車運行環境復雜,需要對周圍360°的環境具有同等的感知能力,而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兼具360°水平視場角和測距能力遠的優勢,目前主流無人駕駛項目紛紛采用了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作為主要的感知傳感器。
工作原理,,與MEMS微振鏡平動和扭轉的形式不同,轉鏡是反射鏡面圍繞圓心不斷旋轉,從而實現激光的掃描。在轉鏡方案中,也存在一面掃描鏡(一維轉鏡)和一縱一橫兩面掃描鏡(二維轉鏡)兩種技術路線。一維轉鏡線束與激光發生器數量一致,而二維轉鏡可以實現等效更多的線束,在集成難度和成本控制上存在優勢。簡而言之,使用轉鏡折射光線實現激光在FOV區域內的覆蓋,通常與線光源配合使用,形成FOV面的覆蓋,也可以與振鏡組合使用,配合點光源形成FOV面的覆蓋。航空測繪依靠激光雷達獲取數據,服務城市規劃建設。
從應用看,具備車規級量產實力的Tier1供貨商有法雷奧(Scala)、鐳神智能(CH32),Innovusion(Falcon)。2017年,奧迪A8為全球頭一款量產的L3級別自動駕駛的乘用車,其搭載的激光雷達便是法雷奧和Ibeo聯合研發的4線旋轉掃描鏡激光雷達。2020年,鐳神智能自主研發的CH32面世,成為全球第二款獲得車規級認證的轉鏡式激光雷達,目前已經規模化交付東風悅享量產前裝車型生產。2022年,搭載Innovusion Falcon激光雷達的蔚來ET7上市,該款激光雷達為1550nm方案,等效300線數。從售價看,法雷奧Scala 2為900歐元(約6500元人民幣),已經下降至車企可接受的價格范圍。物流分揀依靠激光雷達引導機械臂,快速準確分揀貨物。上海覓道Mid-360激光雷達
遠探測 70 米 @80% 反射率,Mid - 360 無懼室外強光,性能穩定。江蘇泰覽Tele-15激光雷達設備
激光雷達是實現更高級別自動駕駛(L3級別以上),以及更高安全性的良好途徑,相比于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的分辨率更高、穩定性更好、三維數據也更可靠。什么是激光雷達?激光雷達(LiDAR)是光探測與測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術的縮寫。在工作過程中,激光束從光源發射并被場景中的物體反射回探測器,通過測量光束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簡稱ToF),可以推算出場景內物體的距離,并生成距離地圖。所謂雷達,就是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激光雷達(LightDetectionAndRanging,簡稱"LiDAR"),顧名思義就是以激光來探測目標的雷達。我們知道波長與頻率成反比,波長越長,衍射能力越強,傳播的距離也就越長。江蘇泰覽Tele-15激光雷達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