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鋰電池的應用領域:電動汽車領域:是新能源鋰電池比較大的應用市場。隨著各國環保政策的加強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電動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鋰電池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其性能直接影響車輛的續航里程、加速性能和充電時間等。儲能領域:隨著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大規模應用,儲能系統的需求日益增長。鋰電池儲能系統具有響應速度快、效率高、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可用于家庭儲能、電網級儲能等,能夠平衡電網負荷,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消費電子領域: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便攜電子設備,對鋰電池的需求持續增長。消費者對這些設備的續航能力、快充性能和輕薄化等方面有較高要求,推動了鋰電池技術在該...
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需在充電、放電、存儲等環節注意安全,以避免火災、等危險情況發生,以下是具體說明:充電安全使用原裝充電器:不同鋰電池的充電參數不同,使用原裝或適配的充電器,能確保充電電壓、電流符合電池要求,防止過充、過流對電池造成損害。避免過度充電:鋰電池充滿后應及時拔掉充電器,避免長時間過度充電。過度充電會使電池發熱,加速電池老化,甚至可能引發熱失控。控制充電環境溫度:充電時應在通風良好、溫度適宜的環境中進行,一般建議充電溫度在0℃-45℃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充電效率和電池壽命,極端溫度下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軟包鋰電池在性能和功能的設計上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從而為客戶量身定制出更貼...
鋰離子電池的快充技術通過縮短充電時間滿足消費者對高效能源補給的需求,但其主要瓶頸在于鋰離子遷移速率與電極反應動力學的限制。傳統石墨負極的鋰離子擴散系數較低(約10^-16cm2/s),且在高電流密度下易引發極化現象,導致電池發熱、容量衰減甚至熱失控。近年來,研究者通過多維度材料設計與工藝創新突破這一限制:超薄電極制備采用物理(PVD)或化學(CVD)技術將電極厚度控制在10-20微米以下,明顯降低鋰離子擴散路徑長度;三維多級結構構建通過在銅集流體上生長碳納米管陣列或石墨烯網絡,形成“海綿狀”導電骨架,同時分散活性物質顆粒以提升表觀面積;新型正極材料開發例如富鋰錳基正極(如Li1.6Mn0.2O...
降低鋰電池制造成本是推動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主要通過規模化生產、工藝優化及產業鏈協同實現。規模化生產通過擴大產能攤薄固定成本,例如建設一體化工廠整合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生產線,減少物流與中間環節損耗。自動化產線與智能檢測系統的引入明顯提升良品率,同時降低人工與能耗成本。以電芯制造為例,全自動卷繞設備可將單線產能提升數倍,配合AI視覺檢測系統實時糾錯,將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工藝優化聚焦材料利用率與生產流程簡化。濕法電極工藝因高一致性被主流采用,但溶劑回收與廢水處理成本較貴,干法電極技術通過無液體粘結劑減少工藝步驟,可降低15%-20%能耗并減少污染。此外,高鎳正極材料生產中的燒結工...
新能源鋰電池的定義:鋰電池是指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通過鋰離子不斷地進行嵌入和脫嵌運動,同時與電子相結合來實現電能的存儲和釋放。結構組成:基本結構由正極、負極、隔離膜、電解液和外殼五部分組成。正極材料常見的有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等;負極材料通常為石墨,也有錫基類和合金類等處于試驗階段的材料;隔離膜材料主要有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電解液則起到傳導鋰離子的作用。鋰電池封裝形式包括圓柱(18650)、方形(動力電池)和軟包(消費電子)。安徽三元鋰電池供應商中國“雙碳”目標與歐盟《新電池法》的相繼出臺,正從政策層面重塑全球鋰電池行業的競爭格局與發展路徑。中...
鋰電池集成保護電路通過精密電子元件實時監測電池狀態并執行主動防護,其主要功能包括過充、過放、過流、短路及溫度保護,旨在避免電池因異常工況引發熱失控、結構損壞或容量衰減。電路通常由電壓傳感器、電流檢測電阻、MOSFET開關陣列、熱敏電阻及控制芯片等組成,形成多層級安全防護體系。當電池充電時,電壓傳感器持續監測單體電芯電壓,若超過預設閾值(如4.2V),控制芯片立即切斷充電回路并觸發告警信號;反之,若放電至臨界電壓(如2.75V),保護電路會停止放電以防止鋰離子過度嵌入負極引發不可逆損傷。過流保護通過檢測回路電流(如大于3C倍率)發揮MOSFET關斷機制,阻斷大電流流動以應對短路或誤操作風險。溫度...
在全球碳中和進程加速與能源結構升級的共振下,鋰電池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邊界。2024年行業數據顯示,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同比增長超45%,高鎳三元、磷酸錳鐵鋰等正極材料技術路線并行發展,推動能量密度突破450Wh/kg,同時將極端環境下的安全性能提升30%以上。半固態電池實現規模化量產,其能量密度與抗穿刺性能的突破,為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供技術支撐。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要載體,鋰電池技術的持續進化不僅重塑著人類用能方式,更在數字與能源的雙重發展中,為構建可持續的未來提供無限可能。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鋰電池更是工業自動化的動力源。工業機器人、AGV等設備依賴高功率、耐高溫電池系統...
圓柱形鋰電池以金屬外殼(鋼或鋁)為關鍵結構,內部采用卷繞工藝將正負極片與隔膜卷成圓柱形電芯,具有高度標準化的尺寸規格和成熟的封裝技術。其外殼強度高且耐壓性能優異,能夠有效抑制電芯膨脹,但圓柱結構導致表面積較大,散熱效率雖好卻降低了體積能量密度,同時標準化生產模式使其成本控制較為穩定,廣泛應用于儲能電站、電動工具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方形鋰電池的外殼多為鋁塑膜或高強度鋼殼,內部電芯通過疊片工藝層疊而成,結構緊湊且無死角空間,因而體積能量密度明顯高于圓柱電池。這種設計可較大限度利用空間,尤其適合對能量密度要求苛刻的消費電子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然而,方形電池的封裝工藝復雜,對生產設備精度要求極高,且鋼...
手機: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都采用鋰電池作為電源,鋰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輕薄化特性,使得手機能夠在保持輕薄外觀的同時,擁有足夠的電量支持長時間使用。此外,快速充電技術的發展也使得手機用戶能夠更便捷地補充電量。筆記本電腦:為筆記本電腦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確保其在移動辦公過程中能夠持續運行。鋰電池的長循環壽命和低自放電率,使得筆記本電腦在長時間不使用時也能保持較好的電量狀態,方便用戶隨時使用。平板電腦:作為一種便攜式的移動設備,平板電腦對電池的續航能力有較高要求。新能源鋰電池能夠滿足平板電腦的高能耗需求,為用戶提供長時間的使用體驗,無論是觀看視頻、瀏覽網頁還是進行辦公操作,都能輕松應對。其他電子設備:如...
鋰電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鋰離子在正負極材料間的定向遷移與電化學反應的耦合。電池內部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四部分構成,工作時通過外部電路形成閉合回路。充電階段,外部電源提供電子,鋰離子從正極材料(如三元材料或磷酸鐵鋰)中脫出,經電解液傳輸至負極(通常為石墨),同時電子通過外電路流向負極,二者在負極表面結合形成鋰原子沉積。這一過程使電池儲存電能;放電階段則相反,鋰離子從負極脫離并返回正極,電子經外電路釋放能量,驅動設備運行。隔膜的作用是防止正負極直接接觸引發短路,同時允許鋰離子自由通過。鋰離子電池的獨特之處在于鋰元素的活性與電解液的離子傳導能力。正極材料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例如三元材料(鎳...
在精密制造領域,例如半導體制造和精密機械加工等,對能源穩定性和精度有著極高要求。鋰電池組因具有低自放電率、高精度電壓輸出等特性,成為這類領域極為理想的能源選擇。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光刻機、刻蝕機等高精度設備的穩定運行離不開穩定的能源供應,而鋰電池組恰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為這些設備提供穩定的能源,從而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保障產品具有較高的良品率。在精密機械加工領域,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等設備需要持久的能源支持。鋰電池組能夠提供這種支持,促使制造業朝著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方向持續發展。未來展望與技術創新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持續發展以及工業4.0不斷深入推進,鋰電池組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范圍將會更加...
圓柱形鋰電池以金屬外殼(鋼或鋁)為關鍵結構,內部采用卷繞工藝將正負極片與隔膜卷成圓柱形電芯,具有高度標準化的尺寸規格和成熟的封裝技術。其外殼強度高且耐壓性能優異,能夠有效抑制電芯膨脹,但圓柱結構導致表面積較大,散熱效率雖好卻降低了體積能量密度,同時標準化生產模式使其成本控制較為穩定,廣泛應用于儲能電站、電動工具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方形鋰電池的外殼多為鋁塑膜或高強度鋼殼,內部電芯通過疊片工藝層疊而成,結構緊湊且無死角空間,因而體積能量密度明顯高于圓柱電池。這種設計可較大限度利用空間,尤其適合對能量密度要求苛刻的消費電子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然而,方形電池的封裝工藝復雜,對生產設備精度要求極高,且鋼...
鋰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四者協同作用決定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正極材料作為電池儲能的主要載體,直接影響電池容量與成本,主流類型包括三元材料(鎳鈷錳)、磷酸鐵鋰和錳酸鋰。三元材料憑借高能量密度廣泛應用于乘用車,而磷酸鐵鋰因安全性強、成本低廉,在儲能系統和商用車領域占據優勢。近年來,富鋰錳基、鈉離子正極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加速,旨在突破鋰資源限制并提升能量密度。負極材料主要承擔電子傳輸功能,石墨因其高導電性和穩定性被廣泛應用,但硅碳負極因其理論容量優勢(較石墨提升10倍)逐漸進入量產階段,盡管其體積膨脹問題仍需通過結構設計和工藝優化解決。電解液是離子傳輸...
續航明顯縮短:在正常使用條件下,設備使用鋰電池的續航時間較新電池時大幅減少。例如,手機原本充滿電可使用一天,現在即使充滿電,使用幾個小時就電量耗盡,且排除了設備本身耗電異常等其他因素,這可能表明鋰電池的容量已明顯下降,需要更換。充電后很快沒電:電池在充滿電后,即使未進行大量使用,電量也很快下降,出現這種情況說明電池的自放電現象嚴重,可能是電池內部出現了問題,影響了其存儲電能的能力,此時可考慮更換電池。設備性能下降:由于鋰電池性能變差,可能導致設備無法達到正常的工作功率,出現運行速度變慢、卡頓,或者無法支持設備的某些高能耗功能,如手機拍照時閃光燈無法正常使用、電動汽車加速性能明顯下降等,這也可能...
鋰電池能量密度是衡量其儲能能力的關鍵指標,直接影響設備續航能力和體積重量比,其提升受到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體系及電池結構等多重因素制約。當前主流三元材料(如NCM/NCA)的能量密度可達200-250Wh/kg,而磷酸鐵鋰電池約為150-180Wh/kg,但受限于鋰元素的理論比容量(約2370mAh/g)和電極材料的結構穩定性,進一步提升面臨明顯挑戰。研究表明,通過優化正極材料晶格結構、引入富鋰錳基化合物或開發高鎳低鈷體系,可有效提升活性物質利用率;負極材料方面,硅碳復合負極(理論容量4200mAh/g)相比傳統石墨(3720mAh/g)具有明顯優勢,但其體積膨脹問題仍需通過包覆改性或納米結構設...
鋰電池的安全性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電池材料、設計制造、使用環境與條件以及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以下是具體介紹:電池材料正極材料:不同的正極材料在安全性上有差異。例如,鈷酸鋰能量密度高,但熱穩定性較差,在高溫或過充等情況下容易發生分解反應,釋放氧氣,增加燃燒和的風險。而磷酸鐵鋰的熱穩定性較好,安全性相對較高。負極材料:一些負極材料在充電過程中可能會形成鋰枝晶。鋰枝晶生長到一定程度會刺穿電池內部的隔膜,導致正負極短路,引發安全問題。電解液:電解液通常是有機溶劑和鋰鹽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如果電池發生泄漏,電解液接觸到空氣或火源,容易引發燃燒。此外,電解液的純度、添加劑的種類和含量等也會影響電池...
鋰電池的記憶效應通常被誤解為一種類似鎳鎘電池的特性,即電池若長期在非滿電狀態下存儲,會逐漸“記住”較低的容量值,導致后續充電能力下降。然而,這種傳統認知并不適用于現代鋰離子電池(如三元材料、磷酸鐵鋰或鈷酸鋰電池)。實際上,鋰電池的電極材料(如石墨負極、金屬氧化物正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的鋰離子嵌入/脫出反應具有高度可逆性,其化學結構不會因不完全充放電而形成缺陷。早期對鋰電池“記憶效應”的討論源于實驗中發現,長期以低荷電狀態(SOC低于30%)存放的電池,充電時可能無法釋放全部標稱容量。這種現象并非由電極材料結構鎖定引起,而是與電解液分解、鋰離子遷移受阻及自放電累積等副反應相關。例如,長期儲存時...
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作為離子傳輸的介質,直接影響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傳統液態電解液由鋰鹽(如六氟磷酸鋰LiPF6)溶解于有機碳酸酯溶劑(如EC/DMC)組成,具有高離子電導率(10^-3~10^-2S/cm)和寬電化學窗口的特點,但其易燃性、揮發性和熱穩定性差是制約電池安全性的關鍵因素。例如,當電池短路或溫度過高時,電解液易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和熱量,引發熱失控甚至破壞。為解決這一問題,固態電解質因其不可燃性和高機械強度成為下一代電池研發的重點方向。固態電解質可分為聚合物(如PEO)、硫化物(如Li10GeP2S12)和氧化物(如LLZO)三類,其中硫化物電解質因其接近液態電解液的離子...
新能源鋰電池應用領域:新能源汽車:占鋰電池需求70%以上,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量超1400萬輛(CATL、LG新能源為主供應商)。儲能系統:2025年全球儲能鋰電池需求預計達500 GWh,華為PowerWall、特斯拉Megapack采用LFP電池。消費電子:年需求超100 GWh,柔性電池(如OPPO卷軸屏手機)推動輕薄化發展。技術突破方向:固態電池:豐田計劃2027年量產,能量密度或超400 Wh/kg,電解質從聚合物向硫化物體系演進。硅基負極:特斯拉4680電池摻10%硅,容量提升20%;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硅碳負極技術。無鈷化:蜂巢能源發布無鈷電池(NMx),成本降10-15%。快...
圓柱形鋰電池以金屬外殼(鋼或鋁)為關鍵結構,內部采用卷繞工藝將正負極片與隔膜卷成圓柱形電芯,具有高度標準化的尺寸規格和成熟的封裝技術。其外殼強度高且耐壓性能優異,能夠有效抑制電芯膨脹,但圓柱結構導致表面積較大,散熱效率雖好卻降低了體積能量密度,同時標準化生產模式使其成本控制較為穩定,廣泛應用于儲能電站、電動工具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方形鋰電池的外殼多為鋁塑膜或高強度鋼殼,內部電芯通過疊片工藝層疊而成,結構緊湊且無死角空間,因而體積能量密度明顯高于圓柱電池。這種設計可較大限度利用空間,尤其適合對能量密度要求苛刻的消費電子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然而,方形電池的封裝工藝復雜,對生產設備精度要求極高,且鋼...
鋰電池儲存方法需綜合考慮電芯化學特性、環境條件及長期穩定性需求,關鍵原則是通過優化存儲參數延緩材料劣化并降低安全風險。溫度控制是首要因素,高溫環境(超過35℃)會加速電解液分解和正極材料晶格失穩,導致容量衰減與內阻上升;低溫環境(低于-10℃)則會抑制鋰離子擴散,引發電極極化并可能析出金屬鋰枝晶,造成短路隱患,15-30℃的環境可較大限度延長電池儲存壽命。電壓管理對長期儲存至關重要,過度放電(如低于3.0V)會使負極石墨層剝離,而滿電狀態(如4.2V以上)可能加劇正極氧化副反應。通常建議將電池保持在30%-50%荷電狀態(SOC),并定期補電以補償自放電損耗,三元電池推薦儲存電壓為3.8-4....
定制化電池服務是一種極具靈活性且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模式,其關鍵在于依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對電池產品的各項指標進行量身定制,涵蓋尺寸、容量、形狀以及其他性能指標等方面,從而適配不同應用場景與設備的特殊要求。在尺寸定制方面,定制化電池服務充分尊重客戶設備的設計需求。無論是追求緊湊的便攜式設備,還是規模龐大的儲能系統,只要客戶提供精確的尺寸參數,就能為其定制電池模塊。這種定制方式能夠使電池與設備實現完美契合,在優化設備空間利用效率的同時,提升設備的整體美觀性與實用性。容量定制也是定制化電池服務的重要內容。電池容量對設備的續航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該服務模式下,能夠根據客戶的實際使用需求靈活調整電池容量...
鋰電池是一類采用石墨或其他碳材料作為負極,以含鋰的化合物作正極的可充電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沒有金屬鋰存在,只有鋰離子,所以鋰電池也叫做鋰離子電池。鋰電池目前有液態鋰離子電池(LIB)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PLB)兩類。鋰電池的特點:1.能量比較高。具有高儲存能量密度,已達到460-600Wh/kg,是鉛酸電池的約6-7倍;2.使用壽命長,使用壽命可達到6年以上,磷酸亞鐵鋰為正極的電池1C(100%DOD)充放電,有可以使用10,000次的記錄;3.額定電壓高(單體工作電壓為),約等于3只鎳鎘或鎳氫充電電池的串聯電壓,便于組成電池電源組;鋰電池可以通過一種新型的鋰電池調壓器的技術,將電壓...
不同容量的鋰電池并聯使用存在技術挑戰與安全隱患,需謹慎評估其可行性。從理論層面看,電池并聯旨在提升系統總電流輸出能力或延長放電時間,但其前提是各電池單元的電壓、內阻及容量特性高度一致。若電池容量差異較大,充電與放電過程中易出現電壓失衡、電流分配不均等問題,導致部分電池過充或過放,加速老化甚至引發熱失控。例如,容量較小的電池可能因率先充滿而停止充電,迫使整組電池以低容量電池的電壓為標準運行,長期使用會明顯降低整體電池組壽命。實際應用中,若需并聯不同容量電池,需配套精密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實時監控單體電池狀態,并通過主動均衡電路調節電壓與電流。這類系統可通過分流電阻或電容實現能量再分配,補償容...
鋰離子電池的快充技術通過縮短充電時間滿足消費者對高效能源補給的需求,但其主要瓶頸在于鋰離子遷移速率與電極反應動力學的限制。傳統石墨負極的鋰離子擴散系數較低(約10^-16cm2/s),且在高電流密度下易引發極化現象,導致電池發熱、容量衰減甚至熱失控。近年來,研究者通過多維度材料設計與工藝創新突破這一限制:超薄電極制備采用物理(PVD)或化學(CVD)技術將電極厚度控制在10-20微米以下,明顯降低鋰離子擴散路徑長度;三維多級結構構建通過在銅集流體上生長碳納米管陣列或石墨烯網絡,形成“海綿狀”導電骨架,同時分散活性物質顆粒以提升表觀面積;新型正極材料開發例如富鋰錳基正極(如Li1.6Mn0.2O...
新能源鋰電池應用領域:新能源汽車:占鋰電池需求70%以上,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量超1400萬輛(CATL、LG新能源為主供應商)。儲能系統:2025年全球儲能鋰電池需求預計達500 GWh,華為PowerWall、特斯拉Megapack采用LFP電池。消費電子:年需求超100 GWh,柔性電池(如OPPO卷軸屏手機)推動輕薄化發展。技術突破方向:固態電池:豐田計劃2027年量產,能量密度或超400 Wh/kg,電解質從聚合物向硫化物體系演進。硅基負極:特斯拉4680電池摻10%硅,容量提升20%;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硅碳負極技術。無鈷化:蜂巢能源發布無鈷電池(NMx),成本降10-15%。快...
鋰電池的容量由其正負極材料、結構設計及生產工藝等多重因素共同決定,通常以額定容量或能量密度為衡量指標。從材料層面看,正極材料的鋰離子嵌入能力直接決定了容量上限,例如三元材料的理論比容量可達200-250mAh/g,而磷酸鐵鋰約為150mAh/g,錳酸鋰約120mAh/g,但實際應用中因結構穩定性和離子擴散速率限制,容量常低于理論值。負極材料中石墨的理論容量為372mAh/g,而硅基材料的理論容量可超4000mAh/g,但其體積膨脹問題導致實際容量仍需通過材料改性和結構優化來控制。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與穩定性、隔膜孔隙率及機械強度則直接影響離子傳輸效率和電池安全性,進而影響容量釋放。電池結構設計方...
快速充電: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新能源鋰電池支持快充功能,能在短時間內充入大量電量。如一些電動汽車使用直流快充,半小時左右就能將電池電量從 30% 充至 80%,縮短了充電等待時間,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大功率放電:在需要高功率輸出的場景下,如電動汽車的加速、電動工具的瞬間高負荷工作等,鋰電池能快速釋放大量電能,滿足設備的大功率需求,提供強勁動力。靈活充電:用戶無需像使用鎳鎘電池等傳統電池那樣,必須將電池電量完全耗盡后再充電,也不必擔心因不完全充放電而導致電池容量下降。可以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隨時進行充電,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靈活。延長電池壽命:無記憶效應使得電池在日常使用中能保持較好的性能和容量,避免了...
聚合物鋰電池是以聚合物材料作為外殼或隔膜的關鍵部件的鋰離子電池,其主要特征在于通過柔性基材替代傳統金屬殼體,從而實現更輕薄、可彎曲甚至定制化的外形設計。這類電池根據材料體系、結構形態、電解液類型及應用場景可分為多種類別,滿足從消費電子到新能源汽車的多元化需求。按正極材料分類,聚合物鋰電池主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磷酸鐵鋰及新型富鋰錳基正極等。鈷酸鋰體系能量密度高,但熱穩定性較差,多用于消費電子;三元材料通過鎳含量提升平衡能量密度與安全性,成為電動汽車主流選擇;磷酸鐵鋰則以長壽命和高安全性見長,常見于儲能系統和商用車;富鋰錳基材料則因超高比容量成為下一代技術方向,但循環壽命仍需優化。按負...
鋰電池在工作時主要通過正極材料提供的活性鋰離子作為載體來存儲或釋放能量。鋰電池的基本原理基于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遷移。一般來說,鋰電池主要由正極(通常采用鋰金屬氧化物材料,如鈷酸鋰、磷酸鐵鋰或三元材料等)、負極(常用石墨等碳材料)、電解液(含鋰鹽的有機溶液)和隔膜(多孔聚合物薄膜)構成。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來回移動。充電時,外部電源供電,鋰離子從正極材料中脫出,正極被氧化,然后鋰離子通過電解液遷移到負極,同時電子通過外電路到達負極,鋰離子嵌入石墨層間。放電時則相反,鋰離子從石墨中脫出,電子通過外電路流向正極,鋰離子經電解液遷移回正極,鋰離子重新嵌入正極材料,正極被還原。這一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