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陶瓷名人編輯景德鎮陶瓷古代名人趙概趙慨(公元304-?)字叔朋,河北滏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人。晉代陶工,景德鎮瓷器師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為官,因不趨附勢,疾惡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屬,遭***臣所害,降職貶官,來到新平鎮隱居。在浙江為官時了解和掌握了越窯制瓷技藝,對新平鎮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燒等工藝作一系列重大**,以提高當地制瓷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對推動新平鎮燒造制品由陶器階段進人瓷器階段起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愛戴,稱為“制瓷師主”。據《浮梁縣志》載,“道通神秘,法濟生靈……鎮民多陶,悉資神佑。”明洪熙年間,少監張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鎮內御瓷廠建起了一座“師主廟”,后又稱“佑陶靈祠”,尊趙慨為“師主”、“佑陶之神”。明人詹珊作《師主廟記》。何稠隋代***建筑家、工藝家。何稠為研制琉璃瓦,曾專程前來景德鎮進行試燒。經過反復試驗,終于使燒成溫度大為提高,成功的造出了琉璃瓦。隨著燒成溫度的提高,使景德鎮陶瓷生產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陶玉景德鎮鐘秀里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時,陶玉在鎮郊設窯造瓷,所造瓷器“土白壤,體稍薄,色素潤”。唐武德中(公元618~626),陶玉將所產瓷器載入關中。微波適用,加熱均勻,不產生有害物質,讓您輕松享受便捷美食。休閑陶瓷廚房用具價格信息
”又稱朗窯所造的描金五爪雙龍酒杯、脫胎碗等器“誠可謂巧奪天工矣”。當年朗窯所創的一種紅釉瓷器,極為名貴,被稱為“朗窯紅”。此外,朗窯還創燒出一種頗為珍貴的素三彩。唐英字俊公,別號俊公氏、雋公、叔子、蝸寄、蝸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陶使者等。關東沈陽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駐景德鎮的督陶官。雍正六年(1728年),奉命駐景德鎮協理陶務,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結束陶務離鎮。他在景德鎮協理陶務的15年中,為發展陶瓷生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據記載,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鎮,便來到瓷工當中,與工人們吃住在一起。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瓷的要領。在此基礎上,于雍正八年(1730年)繪制《陶成圖》。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成《陶成紀事》。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圖說》,并制陶20幅,對景德鎮的制瓷工藝進行了科學總結。唐英的這些著作,對指導、促進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鎮督陶期間,唐英還親自動手制作陶瓷,傳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墨彩篆書壽字筆筒”、“行書筆筒”、“冬青釉隸書瓷板”、“粉彩三果盤”等,現分別珍藏于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等處。特殊陶瓷廚房用具視頻小巧玲瓏,便于收納,節省空間,讓廚房整潔有序。
小器匣缽為平口平底,有圓形、方形和腰子形,可裝多只坯,生產大器匣缽的稱大器廠,反之稱小器廠,匣缽廠分都(昌)、撫(州)、饒(州)三幫,以一條基本生產流水線為一廠計算,解放前景德鎮共有大器廠七十余廠,以都幫為**多,撫幫次之,饒幫**少;小器廠都幫**少,饒幫**多,共有八十余廠,很多年來就是這種水平,沒什么變化。景德鎮陶瓷加廠和過幫在生意好時老板要擴大生產就必須增加一條生產線,因此要增加師傅,但小器廠只能在本幫中請師傅,如本幫無師可請“都、撫”二幫可從“饒州幫”中雇請,但如饒州幫缺人不能從都昌和撫州幫中雇請,大器行也不能跨幫請人,如跨幫雇人必須以一方“過幫”,資方過幫要交過幫費二十元至三、四元不等,工人為四元由資方負責。景德鎮陶瓷匣缽行規匣缽廠工人工資計件,伙食由老板供給,為了控制產量,小器廠五、六、七、八月干三天休息一天,其他月份干四天休息一天,只能少干絕不許多干,每天產量不限,但不準打夜班,大器廠的生產日規定四至八月六天休息一次,**少做四日,**多做六日,也是不許打夜班,匣缽工人在受雇期間,只許從事生產工作,其他幫老板的事情都不許作,比如上街時順便幫老板捎點菜,帶包*也不行。
當看到別人死了丈夫,拖兒帶女的凄涼情景時,聯想到自已失去丈夫的悲痛,催淚俱下,這是相同處境的人在相同命運上產生的相近聯想。又當我們聽到雷聲,就立即會聯想雨,要么是“雷雨加交”,要么是“光打雷,不下雨”。說雷離不開雨,因為兩者在時空上是緊相連的,這也是相近聯想。(二)相似聯想(也即是“類比聯想”、“比較聯想”):這是對一件事物的感知立即引起與它在性質上相似的事物的感知立即引起與它在性質上相似的事物的聯想。其特征是不同質的甲與乙之間由此及彼地類比推移。文學作品中的借喻和藝術作品中的象征就屬于這一類。如說:“山舞銀蛇、原馳臘象”、“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這里勝者將山勢的曲線與蛇行的曲線,月光的白色與霜的白色產生類比聯想,于是用銀蛇比喻雪山,用霜白比月光。又如傳統吉祥圖形中,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是因為它們的蒼勁挺拔、矯健俊秀、剛韌多姿以及經嚴寒而不凋的共同本質而比喻、象征為高尚品質的朋友和英雄人物。諸如“竹報(爆)平(瓶)安”、“早(棗)生(花生)貴子”、“喜(喜鵲)上眉(梅)梢”、“事事(柿)如意(如意祥物)”等,多是用同一詞義、同一音韻,諧音寓意、巧合借喻。傳統工藝,傳承千年,凝聚匠人心血,延續文化脈絡。
為了計算工時的方便,就把作坯工每天的工作量定為一夫坯,多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定額,一夫坯的數量多少根據坯的大小和器型而定,此外還有老夫(老產品),新夫(新產品)之分,按魚尾屏、花籃瓶、天球瓶為例,十件的為240支,三十件的為210支,五十件的為185支,100件的為80支,300件的為32支,茶杯為400支,器型復雜比較費工費時,再酌情而定,一般一雙草鞋每月產量為三夫坯,二雙為六夫坯,三雙為九夫坯。景德鎮陶瓷匣缽廠編輯景德鎮陶瓷內行人辦廠匣缽廠開辦必須是在匣缽廠學過三年徒的人,景德鎮陶瓷外行辦廠外行人開匣缽廠時必須請景德鎮曾經全部當過匣缽師傅的人去飯館吃一次酒,稱為“吃新江”,然后才許可開業,子承父業不在此列,但不許改換招牌名稱。景德鎮陶瓷留人茶每年農歷五、八、十二月的時候,雇留師傅要在茶館舉行“留人茶”儀式,所有在下一年中繼續留用和新請的師傅到茶館吃泡茶,對于下季度不再雇傭的師傅就不能來吃這碗留人茶,介紹新人來的介紹人也要吃泡茶,每人一碗茶、四根油條,就算定下來了,議定的雇工期內不得解雇。匣缽廠的行業匣缽是瓷器入窯燒煉的必備用品,有大小器之分,大器匣缽的器型是平口尖底,如煮飯的鼎罐,一器裝一缽。分量合適,不多不少,避免食物浪費,倡導健康飲食。搭配陶瓷廚房用具推薦廠家
不易變形,經久耐用,陪伴您度過漫長歲月。休閑陶瓷廚房用具價格信息
文曰:“鈞爾陶兮文爾質,龍函潤珠旭東壁,萬歷昊為制。”童賓字定新,景德鎮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燒瓷技師。童從小投師學藝,從事燒瓷行當。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監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鎮督造大龍缸,燒造許久,終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殘害瓷工。童賓為**朝廷,一日縱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窯內,以骨作薪。翌日開窯一看,龍缸竟出奇地燒成功了。瓷工們為紀念這為秉性剛直的英雄,稱頌他為“風火仙師”,并在御窯廠的左側建了一座“風火仙廟”。昊字栗園,安徽省縣人,清初繪瓷名家。吳氏善繪山水,同時善仿越窯的秘色器。他所辦的窯廠,被稱為“吳窯”,與當年官窯中的唐窯、朗窯、年窯齊名。藏應選清朝廷派駐景德鎮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朝廷派遣藏應選等人駐景德鎮御窯廠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窯廠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尤以鮮紅、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為**佳。藏氏督造時,其窯稱為“藏窯”。朗廷極字柴,清康熙間的江西巡撫兼景德鎮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兼職督陶7年)。朗氏督陶時,其窯稱為“朗窯”。清人劉廷稱朗窯乃“柴中丞公開府江西時所造也,仿古暗合,與真無二。休閑陶瓷廚房用具價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