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為周邊企業提供了極大便利。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入區企業陜西西部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我們為產品噴漆時,不只投入資金量大、時間成本高,產生的廢氣等污染物也不好處理。現在交給噴涂中心進行集中噴漆,較大程度上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投入,產生的污染物被集中處理,讓生產過程更加環保無污染。”下一步,西咸新區將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全方面提升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綠島模式強調城市規劃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復原和保護。福建雙碳綠島模式全流程
強化監管措施。明確“綠島”建設運維主體及“入島”中小企業的排污許可責任,清晰劃分權責利;要求“綠島”項目安裝污染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建立“綠島”項目運行情況考核機制,并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實施信息公開。通過一攬子的監管措施,防止“綠島”不“綠”,變分散排放為集中排污。生態“綠島”惠企利民效益明顯,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全省已篩選確定兩批187個“綠島”項目,其中建成126個,包含小微企業危廢收貯中心、電鍍廢水集中處理中心等85個工業“綠島”項目,禽畜養殖糞便處理及綜合利用、水產養殖尾水處理中心等21個農業“綠島”項目,餐飲公共煙道設施等20個服務業“綠島”項目。上海工業園區綠島模式廠家綠島模式追求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介紹,中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生存壓力大,創設“綠島”的初衷,既是通過“集約建設”為這些市場主體降低治污成本,也是希望借助“共享治污”將游離于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管起來。“綠島”助力監管,在危廢處置方面尤為明顯。在無錫青龍山工業園,小微企業將各自產生的危廢打包,放入防爆柜暫存,需要處置時在小程序上發起申請,由“綠島”上門接收。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羅小春介紹,無錫有近8400家產廢單位,其中年產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多達6800余家,它們的產廢量只占全市產廢總量的1%。量不大、分得散,危廢處置存在渠道不暢、貯存不規范等問題。
實現廢氣源頭全密閉全收集。橡膠行業煉膠、硫化工序是VOCs等廢氣產生的主要環節,傳統的廢氣收集設施簡單落后,且收集效率低,廢氣無組織擴散嚴重。強化源頭管控,針對各個典型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廢氣收集方式,對硫化和修邊工序產生廢氣進行了全密閉全收集,并在硫化機密閉單間操作口安裝了一套聯動裝置,用于控制進出自動關閉,提高廢氣收集率。推行活性炭“碳箱碼”管理,平臺將根據企業活性炭設施的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和環境風險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實時進行紅、橙、黃、綠四色賦碼,實施精確分級監管。該平臺“榮獲浙江省數字開放大賽二等獎”。綠島模式著重城市建設過程中減少生態環境破壞。
在主旨報告環節,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針對“綠島”治理模式提出建議。他指出,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涉VOCs“綠島”治理模式集約高效的優勢,依照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及項目環評等進一步明晰各方的責任和義務,確保VOCs“綠島”設計好、建設好、運行好、運營好、效果好。此外,制定和完善支持相關模式有序發展的法規標準和經濟政策,聯合攻關引導示范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在治理模式中充分考慮“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要求,不斷提升治污水平。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福建雙碳綠島模式全流程
綠島模式不僅關注環境保護,還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福建雙碳綠島模式全流程
建立“綠島”,優化收處服務。開展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項目“綠島”建設,配置回轉窯、蒸煮釜、沸騰爐等生產設施,添置流化床處理裝置,建立標準化倉儲車間,升級生產智能一體化控制系統,建成全市獨一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同時組建專業服務團隊,開展活性炭預約上門更換及回收再生業務。目前團隊已提供更換、提供回收再生服務340余次,涉及企業305家,大幅度減輕企業污染治理負擔。政銀合作,完善支付體系。探索政銀合作模式,通過開發活性炭資金支付監管系統,自創“企業預約換炭-預繳款至系統-團隊上門更換-企業確認交易-系統完成支付”的工作流程,有效保障用炭單位資金支付安全,實現活性炭使用-更換-再生-支付的全周期環節動態監管。企業對再生中心提供的換炭服務滿意度達100%,平均活性炭使用成本下降約48.5%,企業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福建雙碳綠島模式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