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速集團在濟青高速成功鋪設了2公里壓電路面,這一創新技術通過嵌入壓電陶瓷模塊,將重型車輛通過時產生的壓力轉化為電能。每平方米的峰值功率密度達到35W,整體年發電量超過100萬度,為沿線的收費站和照明設施提供了穩定的電力支持。這一項目不僅提升了路面功能,還為交通基礎設施的能源供給提供了一種新的...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近日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成功建成了一個創新性的直接沙基制氫系統,推動了沙漠地區的能源轉型。該系統利用光伏驅動電解槽,并將其埋入沙層2米深處,通過沙體的自然保溫效應明顯降低了能源消耗,解決了傳統光伏電解水裝置在高溫環境下能耗過大的問題。這一設計充分利用了沙漠的自然資源,避免了高溫對電解...
哈電集團日前成功在甘肅投運了首臺5MW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這一項目的成功標志著熱電領域的一次技術突破,尤其在熱電轉換效率和系統體積縮減方面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此次項目所采用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工質,以其特殊的熱力學性質,成功取代了傳統蒸汽輪機中的蒸汽作為動力源。與常規的蒸汽輪...
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研發了一種新型鈣鈦礦/晶硅疊層量子點材料,并采用創新的溶液噴涂技術,將該材料應用于現有光伏板表面,形成微米級的納米晶涂層。這一創新技術使得光伏板的組件效率從原本的22%提升至25.3%,在提高電能轉化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鈣鈦礦/晶硅疊層量子點材料的...
中海油研究總院在中國臺灣海峽成功布放了世界首座深海洋流能電站,標志著海洋能源利用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該電站通過錨固于80米海床的20臺水下渦輪機組,捕獲流速達3m/s的黑潮洋流,進行高效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MW,充分利用了黑潮強大的動能,將其轉化為電力。電站的成功運營不僅為深海能源開發提供了實踐...
蔚來循環科技近期成功建成了一座年處理40萬噸廢輪胎的熱解工廠。通過高溫裂解技術,該工廠每年能夠有效將廢輪胎轉化為72%的燃料油、15%的炭黑以及13%的鋼絲。這些燃料油具有較低的硫含量(小于0.3%),符合船用輕硫油的標準,經過加氫處理后,成本比傳統船舶燃料低約20%。該項目為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
國網上海徐匯段1.2公里超導電纜示范工程已穩定運行兩年,展現了超導電纜在城市電力傳輸中的巨大潛力。該項目采用了液氮冷卻的釔鋇銅氧帶材,在-196℃的低溫環境下實現了電阻歸零。這一技術突破使得電纜的傳輸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相同截面的超導電纜載流量是常規電纜的五倍,達到了220kV/5kA,大幅提升...
東方電氣首臺30%摻氫燃氣輪機在廣東投運,標志著火電低碳轉型邁出了重要一步。該項目是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與東方電氣共同推動的摻氫燃燒技術的實際應用之一。改造后的9F級機組通過摻氫技術,年減碳量達到12萬噸,為火電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新的路徑。 摻氫燃燒技術通過實時調節氫氣與天然氣的混合比例...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發的液態空氣儲能系統在張家口成功投運,這一系統采用常壓保溫儲罐儲存液化空氣,突破了對傳統鹽穴和礦洞儲能形式的依賴。通過創新的液態空氣存儲技術,該系統能夠在常溫環境下,以-196℃的低溫儲存液化空氣,實現高效的能源存儲與釋放。這項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儲能設施的選址靈活性,使得項...
一、政策強驅動:全球能源替代的加速器 1. 國際政策高壓 歐盟《再生能源指令》要求2030年熱泵安裝量增2倍;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熱泵購置稅抵免30%。 2. 中國雙碳路線圖 政策名...
寧德時代推出的神行PLUS電池在鋰電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克服了低溫環境下充電效率低的難題。通過采用新型電解液配方和自加熱技術,神行PLUS電池在黑龍江漠河的測試中,能夠在零下30℃的極寒環境下,15分鐘便充至80%的電量。這一技術突破,使得寒冷地區的電動車在冬季使用時,不再受到低溫影響...
國家電投寧夏項目推出了一項創新的智能可調光伏支架系統,極大地提升了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的協同效益。該系統通過自動調節支架的高度,確保在農作物生長期,光伏板能夠升至4米,從而不影響農田的光照條件。而在收割期,光伏支架則自動降低至2米,便于機械進行作業。這一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