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裝假肢 ,家長必看!
兒童裝假肢 ,家長必看!
“媽媽,我穿上假肢就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了嗎?”
每當聽到孩子這樣問,作為父母,心總是揪成一團。兒童假肢裝配,遠不止是“裝一條腿”那么簡單——它關乎孩子的心理重建、身體成長,甚至是一生的自信。現今,我們拋開冰冷的技術參數,聊聊那些容易被忽略卻至關重要的細節。
心理與生理的差異性
小朋友和成年人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但很多家長和裝配技術人員并不關注。這些差異存在于心理和生理兩方面,我們對這些差異的認知,也在很大承度上決定了小朋友的康復效果。
-心理差異:更敏感、更依賴愛、容易信任卻難溝通
-生理特點:感受反饋少
-隱形難題:配合度低、溝通難度大、成長帶來的頻繁調整
先做朋友,再做“假肢”
孩子不是成人!他們的世界充滿敏感與感性:
- 抗拒假肢? 可能只是害怕“陌生人”(技師)的觸碰
- 沉默不語? 或許因為疼痛,更因為“說了你也不懂“
- 突然崩潰? 一句“你騙人”背后,藏著對未知的恐懼
父母該怎么辦?
- 蹲下來對話:視線齊平,讓孩子感覺被尊重
- 用故事溝通:把假肢比作“鋼鐵俠戰甲”,激發興趣
- 絕不欺騙:“會有一點點疼,但媽媽一直陪著你”比“不疼”更真實
暴露助力自信
在兒童假肢裝配中,建議家長:能不打包裝,就盡量不要打包裝。這并非隨意之舉,而是基于心理成長和社會適應的考量,類似于醫學上的“暴露療法”。
刻意隱藏假肢,反而會強化孩子“假肢是缺陷”的潛意識。而坦然展示,能讓孩子從小意識到:假肢只是身體的一部分,就像眼睛的顏色一樣自然。更重要的是,虛假包裝可能適得其反,引發同伴嘲笑。而直接展示,卻能引發真誠的關注和關心,為孩子構建更安全的社交環境。
自信,需要從小培養。讓孩子在真實的目光中,錘煉出強大的內心。
身體在長,假肢也得“長大”
孩子的成長速度遠超想象:
-接受腔:極多1年換1次
-假肢高度:極多3個月調1次
-腳板尺碼:極多2年更換大一碼腳板
假肢對線在配件發生任何變化之后都要重新調整。
父母也要跟技術老師學一些基本技能,在必要時對假肢進行調整:
-如何判斷假肢的高低并調節
-如何調節假腳的內外旋
容易忽視的隱形風險(重點)
在兒童假肢裝配中,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潛在風險:孩子強大的適應能力,可能讓他們同時適應“正確”和“錯誤”的假肢!
這意味著,如果假肢裝配存在問題,比如對線有誤,孩子可能因為感受反饋少,而讓錯誤被所有人忽視。這就像給孩子埋了一顆“定時危險”,隨著孩子的成長,身體會“代償”這些錯誤,讓“錯誤”持續存在。
長期力線不正確,會對孩子的骨骼發育造成嚴重影響,比如脊柱側彎、骨盆傾斜、膝關節損傷等。這些傷害會慢慢發生,并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因此,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假肢情況!定期檢查、及時反饋,確保假肢裝配的正確性。
家長必做清單:
假肢裝配好,只是開始。想讓孩子穩穩走好每一步,家長需持續關注:
-每月測身高,增高超5mm即調假肢
-每月查殘肢皮膚,紅磨損速聯系技師
-每1-2月拍步態視頻,正側面拍攝反饋技師
-每1-2月與孩子溝通,了解假肢使用感受
-每6-9月做X光檢查,關注關節發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假肢方案
小貼士:
-少量調節假肢高度影響不大,但若超過1cm,務必在技師指導下進行對線調節
-發現孩子殘肢末端頂腿,請盡快更換接受腔,切勿拖延
至此的話:
兒童假肢裝配,是一場“愛與專業”的雙向奔赴。 陪伴,是給孩子極堅韌的“假肢”。若你正面臨小朋友裝配假肢的問題,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浙江星源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留言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