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早報 星期五 廣東微靈工科技
7月11日 | 人力資源行業新聞速遞人力資源雜志 新聞匯總
本期導讀川渝5632個銀行網點開通跨省社保繳費服務全國337個統籌區實現醫保個賬跨省共濟青島出臺20條措施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甘肅人社部門啟動高校“就業服務直通車”系列活動2026年度職工互助保障行動啟動 內蒙古開通咨詢通道天水:“四個強化”優化就業服務 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1來源:新華網川渝5632個銀行網點開通跨省社保繳費服務新華社成都7月10日電(記者胡旭)記者10日從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獲悉,四川、重慶兩地稅務部門近期聯合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兩地的分行,優化升級共計5632個銀行網點的自助設備,開通自然人社保跨省繳費服務。
川渝兩地**只需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借記卡(存折)和身份信息,即可在合作銀行的任一網點就近辦理社保繳費業務。
近日,在四川天府新區總部商務區的中國工商銀行網點,來自重慶市涪陵區的張先生通過銀行自助設備完成了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業務。“我***來工行辦點事,想起今年的社保費還沒繳納,就順便在自助機上把費繳了,就不用再專門回重慶繳了,巴適!”張先生表示。
據了解,目前,四川合作銀行網點數為3694個,重慶為1938個,每個網點部署了1到2臺自助設備,均可通辦川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4類社保繳費業務。
四川省稅務局社會保險費處副處長羅小剛介紹,此次在銀行網點開通自然人社保跨省繳費服務,與2023年兩地稅務部門在“四川稅務”和“重慶稅務”微信公眾號上線的“自然人社保繳費”功能相結合,形成了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服務體系,川渝兩地繳費人既可以登錄微信公眾號異地辦理社保繳費業務,也可通過合作的銀行網點辦理,更好滿足了兩地**社保業務“跨省辦”需求。
2來源:新華網全國337個統籌區實現醫保個賬跨省共濟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徐鵬航、彭韻佳)記者9日從國家醫保局獲悉,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國3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37個統籌區已開通醫保錢包,實現跨省共濟。
醫保錢包是實現近親屬醫保個人賬戶共濟的一種方式,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開通使用。轉賬人和收款人所在的地區均開通了醫保錢包功能時,可將本人醫保個人賬戶或醫保錢包中的資金轉賬至近親屬醫保錢包中,供其用于就醫購藥費用結算、居民醫保個人繳費等。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開通醫保錢包的統籌區增加了100余個。醫保錢包開通地區加速擴容,正讓醫保個賬使用效率提高,讓看病就醫更加方便。
據悉,目**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或部分開通醫保錢包,其中北京、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個省級醫保部門已在全域范圍內***開通醫保錢包。
國家醫保局表示,將繼續推動其他地區開通醫保錢包,持續優化相關業務流程。
3來源:大眾日報青島出臺20條措施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近日,記者從青島**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對標先進城市和地區,圍繞精細發現人才、成就人才、服務人才,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四個部分、20條措施,青島市將通過這些舉措的出臺和落實,為人才成長提供更加充足的“陽光雨露”“養分養料”。
青島市堅持唯才是舉,突出實干實績導向,通過以績推才、按薪定才、以賽選才、**薦才、平等待才5條措施,讓各類人才享有公平競爭、脫穎而出的機會。針對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企業技術技能人才,實施“以績推才”“按薪定才”,對年度成果轉化交易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或企業給予的年度薪酬達到80萬元以上的,即可認定為青島市高層次人才,享受相應配套服務。實施“以賽選才”,對在國內外重點創新創業賽事中獲獎并在青落地的人才項目,無需評審,直接納入市級人才計劃予以支持。
為助力人才成長,《若干措施》通過托舉青年人才、挖掘先鋒人才、培育**人才、培養復合人才、提升國際水準5條措施,建立覆蓋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鏈條。在托舉青年人才方面,支持企業引進一批A類學科的理工類博士、碩士研究生,在企業工作滿三年的,分別將購房補貼提高至30萬元、20萬元。
為賦能創新創業,青島市將構建人才成果“發現、對接、孵化、融資、應用”全流程賦能鏈條,構筑體系化、專業化的人才賦能生態,著力解決科研人才在市場拓展、企業融資、場景應用、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問題。建立由技術經紀人、金融機構、重點企業等組成的服務團隊,推進科技項目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在政策兌現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行“即申即享”,目前正在部分區(市)以青年人才安家類補貼為突破口,力爭將政策兌現時間由平均3個月縮短到1個工作日。(記者 薄克國)(完)
4來源:甘肅日報甘肅人社部門啟動高校“就業服務直通車”系列活動近日,甘肅人社部門啟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直通車”系列活動,首站“提升**意識 防范就業風險”宣傳活動在西北師范大學舉辦。活動聚焦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痛點難點,通過政策解讀、案例警示、法律指導等,為3000余名在蘭高校學子提供多元化服務。
活動現場設置6個服務專區,圍繞“就業服務”“檔案政策”“蘭州市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創業服務”“就業指導”“簡歷診斷”,為畢業生提供***、一站式就業指導與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蘭州市留蘭倍增計劃等宣傳展板,吸引眾多同學駐足觀看;職業指導、簡歷診斷等咨詢服務臺前,專業人員耐心細致地答疑解惑,結合學生個人情況給出針對性建議;現場還在醒目位置公布就業求職和勞動**渠道信息,助力畢業生規避就業風險。
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高校畢業生的參與,當天累計發放政策指南、反詐手冊等宣傳材料4000余份,為200余人提供職業指導、簡歷診斷服務,為80余名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能力測評,幫助部分畢業生解決了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永萍)
5來源:內蒙古日報2026年度職工互助保障行動啟動 內蒙古開通咨詢通道記者從自治區總工會獲悉,2026年度職工互助保障行動近日正式啟動,2025年7月1日至12月10日接受單位統一參互,保障期為2026年全年。
據了解,此次行動涵蓋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女性馨康互助保障兩大項目。其中,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項目執行分段報銷政策,自付部分比較高可獲100%補助,連續參互職工還可享受每日10元至30元住院補貼,年度累計補助上限達50萬元。自治區總工會為每位參互職工補助10元,鼓勵基層工會疊加配套補貼。女性馨康互助保障項目針對14類女性特殊疾病提供0.5萬元至3.2萬元不等的專項補助,持續關愛女職工健康。
相較往年,2026年保障項目實現多重優化:一是擴大參互對象范圍,將按照國家政策延遲退休的職工群體納入其中;二是擴大保障范圍,將生育產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納入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報銷體系,覆蓋更多職工群體需求;三是新增特殊補助,參互職工住院期間因病死亡的,在常規補助基礎上可額外領取2000元補助金,切實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四是簡化參互材料,取消部分重復證明文件,單位只需提交參互申請表、人員名單及醫保繳費證明即可辦理;五是延長申領期限,將原保障期結束后90個自然日調整為保障期結束后120個自然日,便利參互職工提出申領。
目前,全區各盟市工會已開通咨詢服務通道,參互單位可通過內蒙古職工互助保障協會指定賬戶辦理。該行動通過“工會牽頭、互助共濟”模式,持續織密職工醫療保障網,助力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記者 馬芳)
6來源:天水人社天水:“四個強化”優化就業服務 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今年以來,天水市堅持“四個強化”,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大力實施就業質量提升行動為主線,***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截至6月底,大就業系統登記回鄉返鄉高校畢業生9338人,實現就業8571人,就業率達到91.79%,聯系服務9338人,聯系率、服務率均為100%。
一是強化政策落實,用好就業項目“穩壓器”。面向社會發布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項目公告,多元化宣傳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政策,積極與相關部門和院校溝通協作,動員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雙向奔赴”基層就業項目。有序推進600名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依據往年崗位空缺補聘15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為1630名基層項目服務人員發放生活補貼1329.39萬元。
二是強化**職能,積極挖掘就業“壓艙石”。充分發揮****促就業作用,精細施策開展招聘服務,統籌實施國家“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西部計劃”基層項目,通過**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以來,積極落實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全市共募集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崗位2508個,其中就業見習崗位610個、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到基層服務600個、人才引進350個、公務員招考435人,招聘“三支一扶”221人、“特崗教師”245人、西部計劃47人。共舉辦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90場,簽訂意向性協議5438人,洽談成功2470人。
三是強化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催化劑”。為提升創業者專業素養,開展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康養產業、家政服務、電商行業創業訓練營5期,500名高校畢業生**和***創業人才參加培訓。同時,以創業擔保貸為抓手,不斷優化創業**申請條件,降低**門檻,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創業者積極申請,共為高校畢業生在內的211人發放個人創業擔保**3878萬元,吸納帶動就業517人。
四是強化兜底安置,***織密就業“保障網”。開展“援企穩崗服務千企”活動,加強與工業企業對接,推薦761名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調整優化公益性崗位設置,將畢業6個月后仍未實現***就業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納入城鎮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范圍,共安置1186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城鎮公益性崗位就業。為2963名有就業創業意愿的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的高校畢業***放困難學生一次性求職補貼296.3萬元,激發困難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