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廣告制作行業資訊:變革與突圍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7-30
在當下數字化浪潮洶涌的時代,傳統廣告制作行業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AI 沖擊:效率與成本的巨大落差AI 技術在廣告領域的應用正呈爆發式增長。據 QYResearch 統計及預測,2024 年全球 AI 廣告市場銷售額達 10.23 億美元,預計 2031 年將飆升至 103.2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39.7% 。在今年 6 月 NBA 總決賽直播中,由 Google 較新視頻生成模型 Veo 3 全流程制作的 30 秒廣告,用一臺電腦、48 小時和 2000 美元,累計播放輕松破億 。反觀傳統廣告團隊,制作一條一兩分鐘的短視頻廣告,從項目策劃到終落地,短則半月,長則難以預估,且成本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從制作流程來看,傳統廣告需歷經甲方需求立項、反復溝通修改、組建團隊、確定演員、后期制作等諸多環節,周期冗長。而 AI 廣告流程則大為簡化,通過 DeepSeek、豆包等工具依據腳本生成分鏡信息,再利用即夢、Midjourney 等生成畫面,經即夢、可靈等生成視頻素材,結尾剪輯成完整廣告。不僅如此,AI 廣告生成難度降低,對導演的拍攝經驗和鏡頭語言要求不再嚴苛,與傳統廣告導演需長期藝術訓練與大量實踐截然不同。跨界競爭:新勢力打破傳統格局傳統廣告公司還面臨著跨界者的激烈競爭。如今,互聯網平臺如抖音、快手通過 “內容即廣告” 模式,直接搶占品牌預算;垂直服務商采用 “場景營銷” 替代傳統廣告,像蜜雪冰城與中國郵政聯名開主題郵局。某二線城市老牌廣告公司,合作十年的餐飲客戶因對方能提供 “掃碼點餐 + 會員營銷” 服務而轉單,搶單的竟是一家科技公司,其通過 “智能云碼 + 數據分析” 實現廣告效果的可追蹤、可轉化 。傳統廣告公司因執著于產品功能,忽視客戶深層需求,缺乏數據資產價值挖掘與生態整合能力,在跨界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轉型探索:尋找破局之路面對內憂外患,傳統廣告制作公司紛紛探索轉型路徑。部分小微工廠選擇剝離生產環節,轉型為設計 + 安裝服務模式,聚焦創意設計、深化服務、現場安裝與項目管理,將物料生產外包,以此降低固定成本,規避生產風險。中型工廠則深耕利基市場,憑借差異化,如專注企業文化建設物料、鄉村文化建設物料等細分賽道,或承接復雜異形結構制作等特殊訂單,建立競爭優勢。頭部企業通過引入高級設備,主攻高附加值領域,如奢侈品展示道具制作,并進行組織變革,設立事業部,激發團隊活力 。在這一過程中,傳統廣告制作公司需精細定位,避免盲目跟風;合理配置設備,讓設備服務于業務;打造差異化優勢,擺脫價格戰;優化管理,綁定人才。雖然轉型之路充滿挑戰,但主動求變才是在激烈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唯有如此,傳統廣告制作行業方能在時代變革的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