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場所如油庫、氣站、化工廠等,由于存在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雷擊引發的火花極易導致baozha 燃燒事故,因此這類場所的防雷檢測具有更高的安全標準和特殊要求。檢測內容除常規項目外,重點關注防靜電接地、防爆電氣設備的防雷措施和場所內的電磁環境安全。防靜電接地檢測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 10Ω,且所有金屬管道、儲罐、設備均需進行等電位連接,消除靜電積聚風險。防爆電氣設備需檢查其防雷隔離裝置和浪涌保護措施是否符合 GB 3836 系列標準,確保在雷擊過電壓下不產生電火花。場所內的電磁環境檢測通過測量空間電磁場強度,評估雷擊電磁脈沖對可燃氣體濃度監測設備、控制系統的干擾影響,必要時采取電磁屏蔽、線路...
隨著 “國家” 倡議推進,防雷檢測行業在海外項目中面臨標準差異、技術壁壘和認證互認等挑戰,需構建 “標準對接 - 技術輸出 - 本地化服務” 的國際合作體系。實踐要點:①標準對接,在東南亞項目中遵循 IEC 62305 系列標準,同時融合中國 GB 50057 的接地電阻嚴格要求(如將 IEC 允許的 50Ω 限值優化至 15Ω);②技術輸出,為非洲國家提供 “防雷檢測 + 人員培訓” 一體化服務,援建本地化實驗室并捐贈符合 ILAC-MRA 互認的檢測設備;③認證互認,通過 CNAS 與 A2LA、UKAS 等機構的互認協議,使中國檢測報告在全球 60 余個國家獲得認可,降低跨境項目的重復檢...
智能建筑(樓宇自控、智能家居、安防系統)的防雷檢測需融入系統集成思維,關注弱電系統與強電防雷的協同防護。檢測要點包括:①樓宇自控系統的總線防雷,需檢測 RS485、CAN 等總線接口的浪涌保護器(防護電壓≤60V),驗證共模抑制比是否滿足信號傳輸要求;②智能家居設備的無線信號防護,檢查 Wi-Fi、藍牙模塊的屏蔽罩接地是否可靠,避免雷電電磁脈沖導致的通信中斷;③安防系統的攝像頭防雷,需檢測球機電源 SPD(標稱放電電流≥5kA)和視頻信號 SPD(插入損耗≤1dB),確保在雷擊時圖像采集不中斷。防雷檢測報告需明確標注不合格項目的位置、問題類型及整改技術要求。北京古建筑防雷工程檢測防雷檢測人工智...
易燃易爆場所如油庫、氣站、化工廠等,由于存在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雷擊引發的火花極易導致baozha 燃燒事故,因此這類場所的防雷檢測具有更高的安全標準和特殊要求。檢測內容除常規項目外,重點關注防靜電接地、防爆電氣設備的防雷措施和場所內的電磁環境安全。防靜電接地檢測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 10Ω,且所有金屬管道、儲罐、設備均需進行等電位連接,消除靜電積聚風險。防爆電氣設備需檢查其防雷隔離裝置和浪涌保護措施是否符合 GB 3836 系列標準,確保在雷擊過電壓下不產生電火花。場所內的電磁環境檢測通過測量空間電磁場強度,評估雷擊電磁脈沖對可燃氣體濃度監測設備、控制系統的干擾影響,必要時采取電磁屏蔽、線路...
邊緣計算技術賦予檢測設備本地化數據處理能力,提升現場決策效率。新型接地電阻測試儀集成邊緣計算模塊,可實時分析土壤濕度、溫度數據,自動修正測量結果(如濕度每增加 10%,接地電阻理論值下降 5%-8%),避免人工查表修正的誤差(傳統方法誤差可達 ±15%)。SPD 檢測儀通過邊緣計算識別老化特征,當漏電流曲線出現異常波動(如 30 分鐘內變化率>20%),自動判定模塊失效并生成更換建議,某金融數據中心應用后,SPD 更換準確率從 70% 提升至 95%,減少了誤換和漏換現象。邊緣計算還支持設備狀態自診斷,如檢測無人機電池續航不足時(剩余電量<20%),自動規劃返航路線并標記未檢測區域,提升高空檢...
農村地區因建筑分散、防雷意識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成為雷電災害的高發區域,檢測工作面臨獨特痛點:①農房多為磚木結構,未設置正規防雷裝置,檢測時需重點排查屋頂金屬水箱、太陽能熱水器的接地情況(常見問題:直接焊接在承重磚墻上,未接入接地體);②農田中的灌溉泵站、畜禽養殖大棚多使用簡易配電箱,普遍未安裝 SPD,且接地體多為角鋼淺埋(深度<0.5 米),接地電阻超標率達 70% 以上;③檢測成本高,單個村莊的檢測點分散,交通費用占比超過 40%,導致檢測覆蓋率不足 30%。解決方案:①推廣 “輕量化” 檢測套餐,針對農房制定簡易檢測標準(如重點檢測接閃器有效性、接地電阻≤10Ω、電源線是否穿管保護),...
防雷檢測的對象具有普遍的覆蓋面,可分為建(構)筑物類、電力系統類、電子信息系統類三大主要領域。建(構)筑物類包括住宅、辦公樓、古建筑、易燃易爆場所等,不同建筑因用途和重要性不同,執行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中劃分的一類、二類、三類防雷標準。電力系統類檢測涵蓋發電廠、變電站、輸電線路等,重點關注高壓設備的過電壓保護裝置和接地系統的可靠性,確保電力供應的連續性。電子信息系統類則針對計算機機房、通信基站、智能樓宇等,檢測內容包括信號浪涌保護器、等電位連接、電磁屏蔽效能等,防止雷電電磁脈沖對精密電子設備造成干擾和損壞。分類檢測標準的制定,使得檢測工作更具針對性,能夠根據不同對象的風險等...
機場作為復雜的交通樞紐,防雷檢測需覆蓋飛行區、航站樓、導航臺等關鍵區域。飛行區檢測首重跑道接地系統,采用網格法敷設的接地體需滿足網格尺寸≤3m×3m,接地電阻≤1Ω,重點檢測跑道中線燈、邊燈的金屬外殼接地,每盞燈具通過 2.5mm2 銅導線與接地干線連接,連接電阻≤0.1mΩ。導航臺(如 VOR、DME 設備)的屏蔽機房需檢測三層接地:設備直流工作接地(電阻≤1Ω)、保護接地(≤4Ω)、防雷接地(共用時≤1Ω),確認信號線纜穿金屬導管并全程屏蔽,導管兩端與機房等電位端子板焊接。航站樓檢測關注玻璃幕墻防雷,除常規均壓環連接外,需驗證幕墻金屬框架與屋頂接閃器的電氣貫通性,采用紅外熱成像儀掃描連接節...
防雷工程檢測是運用專業技術手段,對建筑物、電力系統、信息設備等防雷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行評估的系統性工作。其主要任務包括檢測接地裝置的導電性能、接閃器的防護范圍、浪涌保護器的響應能力等關鍵參數,確保防雷系統各組件協同工作,形成完整的雷電防護體系。在現代社會,隨著電子信息系統的普遍應用,雷電災害對生命安全、經濟運行和信息安全構成嚴峻威脅。據統計,雷電災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百億元,而規范的防雷工程檢測可有效降低 80% 以上的雷擊事故風險。通過檢測發現防雷系統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整改優化,不只能保障建筑物內人員安全,更能為數據中心、石油化工等高風險領域的穩定運行提供基礎安全保障,體現了 ...
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檢測質量的關鍵環節,包括資料收集、儀器校準和現場勘查三部分。首先需收集被檢測對象的防雷設計圖紙、竣工報告、以往檢測記錄等文件,重點核對防雷分類、接地系統設計參數、浪涌保護器配置方案等關鍵信息。例如對新建建筑物,需確認其防雷設計是否符合項目所在地的雷電日數(如廣州地區年平均雷電日達 80 天,需提高防雷設計等級)。其次,對檢測儀器進行校準,確保接地電阻測試儀、等電位測試儀、浪涌保護器測試儀等設備的精度符合標準要求,校準周期不得超過一年。現場勘查環節需繪制檢測平面圖,標注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的具體的位置,檢查防雷設施是否存在明顯損壞(如避雷帶焊接處銹蝕、接地體外露等),同...
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檢測質量的關鍵環節,包括資料收集、儀器校準和現場勘查三部分。首先需收集被檢測對象的防雷設計圖紙、竣工報告、以往檢測記錄等文件,重點核對防雷分類、接地系統設計參數、浪涌保護器配置方案等關鍵信息。例如對新建建筑物,需確認其防雷設計是否符合項目所在地的雷電日數(如廣州地區年平均雷電日達 80 天,需提高防雷設計等級)。其次,對檢測儀器進行校準,確保接地電阻測試儀、等電位測試儀、浪涌保護器測試儀等設備的精度符合標準要求,校準周期不得超過一年。現場勘查環節需繪制檢測平面圖,標注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的具體的位置,檢查防雷設施是否存在明顯損壞(如避雷帶焊接處銹蝕、接地體外露等),同...
山區地形復雜,土壤電阻率高(常>500Ω?m),檢測時首先采用 Wenner 四極法分層測量土壤電阻率,深度分別取 0.5m、1.5m、3m,繪制電阻率 - 深度曲線,指導接地體敷設方案。對于孤立山頂建筑,需確認接閃器保護范圍是否覆蓋周邊 30m 內的附屬設施(如鐵塔、廣告牌),必要時增設單獨避雷針(高度需計入地形抬高系數)。引下線檢測關注防機械損傷措施,山區多落石風險,明敷引下線需加裝 1.5m 高的角鋼防護套,間距≤2m 固定。接地系統整改優先采用 “立體接地網 + 垂直接地體” 組合,垂直接地體長度≥3m(巖石層采用鉆孔灌注樁式接地體),并施加長效降阻劑(導電率≥5S/m,有效期≥20 ...
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海量檢測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實現檢測結論的智能分析和風險預測。主要應用場景:①檢測報告智能審核,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識別報告中的矛盾數據(如接地電阻測試值為 15Ω 卻判定合格),自動標注異常項并提示審核人員;②設備老化預測,基于歷史檢測數據建立 LSTM 神經網絡模型,預測 SPD 漏電流、接地體腐蝕速率的變化趨勢,提前 6-12 個月發出更換預警;③檢測點智能規劃,通過 GIS 地理信息系統和遺傳算法,優化檢測路線(如在山區檢測時,自動規避高風險路徑),提升檢測效率 30% 以上;④雷擊風險評估,結合地形地貌、建筑結構、歷史雷擊數據,構建隨機森林模型...
檢測機構需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針對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與數據異常制定預案。高空墜落風險預案,明確作業前安全檢查流程(安全帶承重測試≥225kg)、應急救援通道(與建筑物業提前報備),配備速差自控器與安全繩(極大下滑距離≤1.5m)。電氣事故預案,設置檢測現場監護人(持電工證上崗),配備絕緣檢測儀與干粉滅火器,遇漏電事故時 10 秒內切斷電源并啟動心肺復蘇流程。數據異常處理預案,當接地電阻檢測值波動>20% 時,啟動儀器校準與現場復勘(24 小時內完成),若因接地體銹蝕超標,48 小時內出具整改方案(如加裝接地模塊)。極端天氣預案,雷雨來臨前的三十分鐘停止作業,設備撤離至安全區域(距...
數據中心作為信息系統的神經中樞,對防雷可靠性要求極高,其檢測主要指標包括接地電阻、電磁屏蔽效能和浪涌保護級數。接地系統采用網狀接地結構,接地電阻需≤1Ω,通過網格法測量各接地節點的電位差,確保設備間電位均衡。電磁屏蔽檢測使用屏蔽效能測試儀,在 10kHz-1GHz 頻段內,機房屏蔽體的屏蔽效能應≥60dB,重點檢查屏蔽門、觀察窗、線纜穿管處的導電連續性。浪涌保護需實現電源系統三級防護(進線柜、配電柜、設備前端)和信號系統端口防護,檢測 SPD 的插入損耗、回波損耗和傳輸速率影響,確保不影響數據傳輸質量。防護重點在于:①精密空調、UPS 等大型設備的金屬外殼需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可靠連接,防止感應...
在巖石山區、沙漠地帶等高土壤電阻率地區,接地系統的有效性面臨嚴峻挑戰,檢測時需關注接地電阻的實際測量值與季節系數的修正。常規四極法測量需將電流極和電壓極延伸至 二十 D(D 為接地網對角線長度)以外,避免地網屏蔽效應影響數據準確性。當實測接地電阻超過設計值時,需分析是否因接地體敷設深度不足(小于 0.8 米)、降阻材料失效(如長效降阻劑流失)或接地體間距過密(小于 3 米)導致。優化策略包括:①采用深井接地技術,在地下 5-10 米處敷設垂直接地體,利用深層低電阻率土壤降低接地電阻;②使用銅包鋼接地體并外覆導電防腐涂料,延長接地體壽命;③在接地體周圍敷設石墨烯基柔性降阻帶,通過改善周邊土壤導電...
氣象數據是防雷檢測的重要依據,深度融合雷電監測、氣候分析和災害預測技術,可顯赫提升檢測方案的科學性。應用方向包括:①區域雷電風險評估,利用氣象部門的地閃密度圖(單位:次 / 平方公里?年),對高雷區(>8 次)的檢測對象增加 SPD 通流能力測試項,對低雷區(<2 次)可適當延長檢測周期;②短時雷雨預警聯動,在檢測現場接入氣象雷達實時數據,當監測到 30 公里內有強對流云團時,立即暫停高空作業并撤離設備,避免檢測人員遭遇突發雷擊;③歷史雷擊數據分析,通過雷電定位系統查詢受檢對象周邊 3 公里范圍內近五年的落雷點,若存在≥10kA 的直擊雷記錄,需重點檢測該區域接地體的腐蝕程度和 SPD 的沖擊...
防雷區劃分(LPZ)是根據雷電電磁脈沖強度進行區域劃分,檢測時需針對不同防雷區的特點制定檢測方案。LPZ0 區分為 0A(直擊雷區)和 0B(非直擊雷但受電磁場影響區),檢測重點是接閃器對該區域的保護完整性,確保無直擊雷侵入風險。LPZ1 區作為第1屏蔽防護區,需檢測屏蔽體的導電連續性,如金屬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搭接電阻是否小于 0.03Ω,電纜進出 LPZ1 區時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是否符合 "協調配合" 原則。LPZ2 及后續分區的檢測,重點關注信息設備的局部屏蔽措施和等電位連接質量,例如機房內設備外殼與接地匯流排的連接是否存在松動,屏蔽線纜的屏蔽層是否兩端可靠接地。防雷區檢測需結合建筑物功...
學校防雷檢測以教學樓、實驗室、操場設施為重點,需符合《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 50099。教學樓檢測,確認屋頂太陽能路燈、旗桿等金屬構件與避雷帶連接(跨接導體≥10mm2 銅質),引下線在人員活動區域(如走廊)的保護措施(加裝絕緣套管至 2.5m 高度)。實驗室檢測,化學危險品存儲柜的防靜電接地與防雷接地共地(電阻≤1Ω),實驗臺電源 SPD 需具備防化學腐蝕外殼,標稱放電電流≥15kA。操場設施檢測,籃球架、金屬看臺等大型金屬構件每 20m 設置接地端子(電阻≤10Ω),避免雷電反擊傷害師生。宿舍區檢測,檢查陽臺金屬護欄接地(與引下線可靠焊接),空調外機支架跨接導體截面積≥4mm2,防止感應...
防雷檢測是技術性強、責任重大的工作,檢測人員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規范的操作技能。根據中國氣象局第 31 號令《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檢測人員需取得省級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防雷裝置檢測資格證》,具備電學、電磁學、防雷技術等基礎知識,掌握 GB/T 21431《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的主要要求。能力培養包括:①理論培訓,學習雷電形成機理、防雷裝置設計原理和檢測方法標準;②實操訓練,熟練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SPD 綜合測試儀等設備,掌握不同場景下的檢測流程;③案例分析,通過典型雷擊事故復盤,理解檢測疏漏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此外,檢測人員需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在高空作業、高壓環境下嚴...
隨著物聯網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防雷檢測中的數據安全與客戶隱私保護成為重要議題。數據安全風險包括:①在線監測平臺的不法分子攻擊,可能導致接地電阻、SPD 狀態等關鍵數據泄露或篡改;②檢測報告中包含的企業敏感信息(如廠區布局、設備型號)被非法利用;③客戶隱私數據(如古建筑結構圖紙、醫院設備配置清單)在傳輸存儲中泄露。保護規范要求:①檢測機構需通過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 27001),對檢測數據進行分級加密(如接地電阻數據加密強度≥AES-256);②在檢測合同中明確數據使用范圍,未經客戶授權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檢測結果及相關圖紙;③物聯網監測設備需具備身份認證功能(如動態令牌登錄),防止...
接地電阻值受土壤濕度、溫度、季節等因素影響,檢測時需進行環境參數修正。雨季土壤濕度升高會導致接地電阻下降,而冬季凍土或干旱期土壤干燥會使電阻值升高,因此檢測應選擇土壤濕度相對穩定的季節(如春秋季),或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降低誤差。當土壤分層明顯時,采用溫納四極法測量需延長電流極與電壓極間距(如 50m×30m),避免淺層干燥土壤影響測量結果。對于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如巖石層、沙質土),需計算季節系數 ψ,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附錄 D,ψ 取值范圍為 1.1-1.5(干燥季節取大值),將實測電阻值乘以 ψ 得到修正后的接地電阻值。當發現接地電阻超標時,除檢查接地體施工質量外,還需分析周邊是否...
隨著 “國家” 倡議推進,防雷檢測行業在海外項目中面臨標準差異、技術壁壘和認證互認等挑戰,需構建 “標準對接 - 技術輸出 - 本地化服務” 的國際合作體系。實踐要點:①標準對接,在東南亞項目中遵循 IEC 62305 系列標準,同時融合中國 GB 50057 的接地電阻嚴格要求(如將 IEC 允許的 50Ω 限值優化至 15Ω);②技術輸出,為非洲國家提供 “防雷檢測 + 人員培訓” 一體化服務,援建本地化實驗室并捐贈符合 ILAC-MRA 互認的檢測設備;③認證互認,通過 CNAS 與 A2LA、UKAS 等機構的互認協議,使中國檢測報告在全球 60 余個國家獲得認可,降低跨境項目的重復檢...
隨著科技進步和防雷安全需求的提升,防雷檢測行業正朝著智能化、數字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智能檢測設備的應用,如無人機搭載紅外傳感器進行高空接閃器檢測,機器人進入復雜接地網區域進行自動巡檢,提高檢測效率和安全性;二是物聯網技術的融合,通過部署在線監測系統,實時采集接地電阻、SPD 工作狀態等數據,實現防雷裝置的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變周期性檢測為動態化管理;三是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通過積累歷史檢測數據,建立防雷裝置老化模型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體系,為個性化防雷設計提供數據支持;四是檢測方法的標準化,隨著 GB/T 21431《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的修訂完善,...
正式檢測工作啟動前,檢測機構需完成全方面的技術準備。首先是資料審查環節,需仔細核驗防雷工程設計圖紙、施工變更文件、隱蔽工程記錄、防雷產品合格證書及檢測報告等技術資料。重點核查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建筑物防雷分類標準,比如一類防雷建筑物的滾球半徑取值、接閃器布置間距等關鍵參數是否達標。隱蔽工程記錄應詳細反映接地體敷設深度、焊接質量、防腐處理等施工細節,這些資料是判斷防雷裝置施工質量的重要依據。同時,檢測人員需熟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周邊環境及雷電災害風險等級,制定針對性檢測方案,明確檢測項目、方法、儀器及人員分工。對特殊場所如易燃易爆場所、電子信息系統機房,需制定專項檢測細則,確保檢測覆蓋所有防雷保護對...
大型企業(如石化集團、電網公司、數據中心運營商)為提升運維效率,常自建檢測團隊,其能力評估需遵循 “專業資質 + 實戰能力 + 管理體系” 三位一體原則。評估要點包括:①人員資質核查,確認檢測人員是否具備省級氣象主管部門頒發的資格證,且每兩年接受不少于 40 學時的專業培訓;②設備能力評估,檢查自建實驗室的接地電阻測試儀、SPD 綜合測試儀是否通過 CNAS 認證,計量校準周期是否符合規范;③檢測流程審核,驗證企業是否制定高于國標的內部檢測標準(如石化企業要求接地電阻≤2Ω),并建立檢測數據追溯機制(原始記錄保存期≥6 年)。管理要點包括:①實行檢測人員 AB 角制度,重要項目需雙人單獨檢測并...
針對油庫、氣站等易燃易爆場所,檢測時需重點關注防靜電接地和防雷電反擊措施,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 4Ω,且所有金屬管道、儲罐必須進行等電位連接,法蘭連接處的過渡電阻不大于 0.03Ω。對于數據中心,需檢測機房屏蔽效能(要求 100kHz 時屏蔽衰減不小于 60dB),服務器機架的多重接地是否形成單獨接地系統,避免接地環路干擾。古建筑防雷檢測需遵循 "保護為主、修舊如舊" 原則,禁止在文物本體上直接焊接接閃器,采用非金屬接閃材料時,需檢測其導電性能是否滿足要求,接地體應遠離文物基礎,防止電化學腐蝕。在山區輸電線路檢測中,需重點檢查桿塔接地裝置的銹蝕情況,采用無人機巡檢技術輔助檢測絕緣子串的雷擊損傷,...
引下線作為連接接閃器與接地裝置的導體,其檢測重點包括材料規格、連接質量和機械強度。材料規格方面,需確認引下線是否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直徑不小于 8mm(明裝)或 10mm(暗裝),對于腐蝕性環境,需檢測防腐涂層厚度是否達到 80μm 以上。連接質量檢測包括焊接點的探傷檢查,近年來推廣的機械連接方式,需檢測螺栓緊固力矩是否達到 40N?m 以上,防止接觸電阻過大導致引雷過程中發熱熔斷。機械強度檢測針對明裝引下線,需檢查其支架間距是否符合不大于 1.5 米的要求,是否存在因外力撞擊導致的斷裂隱患。在檢測過程中,常發現引下線與金屬門窗、管道等金屬構件未做等電位連接的情況,這會形成電位差引發反擊事故...
面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國企部門、企業、個人),檢測人員需具備專業技術表達能力和需求轉化能力,將檢測數據轉化為可落地的安全解決方案。溝通技巧包括:①針對非專業客戶,用示意圖解釋接地電阻過高的風險(如類比 “水管堵塞導致排水不暢”),避免使用 “過渡電阻”“殘壓” 等專業術語;②為企業客戶提供風險量化報告,計算年預計雷擊損失(結合設備價值和雷擊概率),說明檢測投入與風險降低的性價比;③對整改難度大的項目(如古建筑接地改造),提供多方案比選(如外延式接地體 vs. 導電混凝土技術),標注各方案的優缺點和成本區間。增值服務內容:①建立客戶防雷檔案,記錄歷次檢測數據和設備更換周期,到期自動提醒維護;②提供...
防雷竣工檢測依賴專業儀器設備,其準確性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檢測前需確認儀器是否在計量有效期內,校準證書齊全,如接地電阻測試儀、等電位測試儀、絕緣電阻表、經緯儀、卷尺等。接地電阻測試儀需在測量前檢查電池電量,進行短路調零和開路試驗,確保儀器正常工作。數據采集時,需記錄環境參數,如天氣狀況(應在晴朗干燥天氣檢測,避免雨天影響接地電阻測量)、土壤濕度、溫度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土壤電阻率。對于多點檢測的接地系統,需繪制接地裝置平面圖,標注每個檢測點位置,確保檢測數據的可追溯性。檢測過程中若發現異常數據,如接地電阻值突變,需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排除偶然誤差。儀器使用后需進行清潔保養,存放于干燥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