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下線作為連接接閃器與接地裝置的導體,其檢測包括布局合理性檢查與實體質量檢測。首先核查引下線敷設方式,明敷引下線需檢查防腐層完整性,暗敷引下線需通過隱蔽工程記錄確認鋼筋規格及連接情況,利用建筑結構柱內鋼筋作為引下線時,需確認至少兩根主筋通長焊接,直徑不小于 16mm 時利用兩根,不小于 10mm 時利用四根。檢測引下線間距,一類防雷建筑物不大于 12m,二類不大于 18m,三類不大于 25m,采用卷尺沿建筑物外部測量。連接質量方面,檢查焊接節點是否飽滿,有無夾渣、氣孔等缺陷,螺栓連接需查看墊片是否齊全,螺栓是否銹蝕,采用力矩扳手檢測擰緊力矩是否符合要求。引下線與接閃器、接地裝置的連接點需做防腐...
防雷檢測是技術性強、責任重大的工作,檢測人員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規范的操作技能。根據中國氣象局第 31 號令《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檢測人員需取得省級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防雷裝置檢測資格證》,具備電學、電磁學、防雷技術等基礎知識,掌握 GB/T 21431《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的主要要求。能力培養包括:①理論培訓,學習雷電形成機理、防雷裝置設計原理和檢測方法標準;②實操訓練,熟練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SPD 綜合測試儀等設備,掌握不同場景下的檢測流程;③案例分析,通過典型雷擊事故復盤,理解檢測疏漏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此外,檢測人員需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在高空作業、高壓環境下嚴...
古建筑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具有材質特殊、結構復雜、價值不可再生的特點,其防雷檢測面臨保護與防雷的雙重挑戰。技術難點在于如何在不破壞古建筑原有風貌和結構的前提下,實現有效的防雷保護。檢測時需避免使用破壞性檢測手段,采用紅外成像技術檢測木結構內部的雷擊隱患,使用非金屬材質的接閃器和引下線,如銅合金或碳纖維材料,減少對古建筑外觀的影響。保護原則強調 “極小干預”,接閃器的安裝位置需避開文物本體的重點保護部位,引下線沿墻體隱蔽處敷設,接地裝置采用淺埋式接地模塊或外延式接地體,避免開挖破壞地基。檢測內容除常規防雷設施外,還需評估古建筑所處的地理環境,如是否位于高雷區、周邊是否有高大樹木形成雷電屏蔽效...
浪涌保護器是防止雷電過電壓侵入的關鍵設備,檢測內容包括安裝規范性檢查和性能參數測試。安裝核查需確認 SPD 的型號規格是否與設計文件一致,例如在低壓配電系統中,第1級 SPD 應選用通流容量不小于 12.5kA(8/20μs)的產品,安裝位置應靠近入戶端,連接導線長度不超過 0.5 米以減少電感效應。外觀檢查需注意 SPD 是否存在殼體開裂、接線端子燒蝕、狀態指示燈異常等問題,對于模塊式 SPD,需檢測插拔式連接是否緊密。性能參數測試包括額定電壓、極大持續運行電壓、殘壓、響應時間等,使用專門用于測試儀進行測試時,需在斷電狀態下進行,避免損壞設備。特別要注意 SPD 的后備保護裝置(如熔斷器、斷...
隨著充電樁普及,檢測需針對其低壓配電與通信系統特點展開。首先檢測充電樁外殼接地,確認采用 4mm2 銅導線與接地端子連接,接地電阻≤4Ω,外殼與充電槍金屬觸頭的絕緣電阻≥10MΩ(防止漏電風險)。配電系統檢測重點關注充電樁進線端的 SPD,需同時具備電源保護與信號保護功能,電源 SPD 的標稱放電電流≥20kA(8/20μs),通信 SPD(如 RS485、CAN 總線)的響應時間≤1ns,保護電壓≤60V。檢查充電樁與周邊建筑物防雷裝置的等電位連接,當充電樁位于露天停車場時,需處于接閃器保護范圍內(滾球半徑 30m),或自身加裝單獨避雷針(高度≥6m)。對于充電站內的儲能電池區域,檢測其防靜...
橋梁防雷以鋼結構箱梁、斜拉索、橋墩為檢測主要。鋼箱梁檢測確認其作為接閃器的有效性,當板厚≥4mm 時可直接利用,需檢查焊縫連接處的跨接導體(扁鋼≥40mm×4mm)焊接質量,每 15m 與引下線(利用橋墩鋼筋)可靠連接。斜拉索檢測關注防雷電側擊,索體表面的導電涂層(電阻率≤5Ω?m)需完整,索端錨具與橋梁接地體通過銅纜(截面積≥35mm2)連接,電阻≤0.2Ω。橋墩接地體檢測采用探dilei達掃描,確認樁基礎鋼筋網焊接成環,接地電阻≤4Ω(跨海橋梁≤1Ω),承臺與地梁連接處的防腐層(環氧煤瀝青漆≥3 層)無破損。大型鋼結構建筑(如體育館、會展中心)檢測,需計算空間網架結構的接閃器保護范圍,采用...
農業設施(溫室大棚、畜禽養殖場、糧食儲備庫)防雷檢測需結合農村環境特點,注重經濟性與實用性。溫室大棚檢測關注金屬框架接地,對于鋼結構大棚,要求每根立柱與接地體可靠連接(焊接或螺栓連接),接地電阻≤10Ω,實測中常見農戶使用銹蝕鋼筋作為接地體(導電率不足),整改時推薦采用鍍銅鋼棒(壽命≥15 年)并敷設降阻劑(成本較換土法降低 60%)。畜禽養殖場檢測重點是飼料加工設備和監控系統的浪涌保護,需在配電箱進線端安裝通流容量≥20kA 的 SPD,針對水簾風機等電機設備,需檢測其金屬外殼與 PE 線的連接電阻(≤0.2Ω),防止雷擊時漏電導致畜禽傷亡。糧食儲備庫檢測需檢查糧面上方的接閃器布置,采用滾球...
農村防雷需結合自建房屋特點,重點檢測簡易接地裝置與接閃器安裝。接地系統檢測,常見問題包括利用樹樁、水管接地,需糾正為人工接地體(扁鋼≥40mm×4mm,埋深≥0.8m),接地電阻≤10Ω(第三類建筑)。接閃器檢測,關注自制避雷針的材料(直徑≥12mm 鍍鋅圓鋼)與高度,采用滾球法計算保護范圍,確保覆蓋屋頂及周邊 3m 內的煙囪、水箱。戶內檢測,確認電度表箱 SPD 安裝(標稱放電電流≥10kA),電話線、電視天線入戶處的過電壓保護,避免雷電沿線路侵入。對于沼氣池、水塔等附屬設施,需檢測其金屬頂蓋接地,接地電阻≤10Ω,防止雷擊引發baozha 。檢測中需向用戶普及防雷知識,如雷雨時遠離外墻、不...
高層建筑(高度>100 米)因雷擊風險高、結構復雜,其防雷檢測需構建 “接閃 - 引流 - 接地 - 屏蔽” 立體防護體系。檢測要點包括:①頂部接閃器系統,重點檢查玻璃幕墻金屬框架、屋頂設備金屬外殼是否與避雷帶可靠焊接,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測量接閃器保護范圍是否覆蓋直升機停機坪等特殊區域;②中間層均壓環檢測,按 GB 50057 要求,每三層設置一圈均壓環,需測量外墻上的金屬門窗、廣告牌與均壓環的過渡電阻(應≤0.03Ω),防止側擊雷反擊;③底部接地系統,采用網格法檢測基礎接地網的導通性,結合地網圖紙計算雷電流散流路徑,確保接地電阻≤1Ω。難點突破在于:①超高層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綁扎的電氣導通性...
近年來,防雷檢測相關法規政策的調整深刻影響行業發展。新修訂的《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強化了檢測機構的責任追溯,要求對因檢測失職導致的雷擊事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促使機構建立檢測過程全記錄系統(如安裝執法記錄儀,視頻資料保存不少于 2 年)。國家 "放管服" 修改取消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許可后,檢測市場競爭加劇,同時要求檢測報告納入建設工程檔案,成為竣工驗收必備文件(如某商業綜合體因未提供防雷檢測報告,導致房產證辦理延誤)。各省市陸續出臺的地方標準(如《海南省易燃易爆場所防雷檢測技術規范》)細化了特殊場景要求,檢測機構需建立標準動態更新機制,每季度梳理差異條款(如海南要求加油站卸油口接地電阻≤1...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場因設備分布廣、電壓等級復雜,防雷檢測面臨特殊挑戰。風力發電機檢測中,需重點檢查葉片接閃器與輪轂的連接電阻(應<0.1Ω),由于葉片在運行中受交變載荷影響,連接螺栓易松動(建議每季度進行扭矩檢查,緊固力矩需達到 100N?m),采用導電脂涂抹接觸面可降低接觸電阻波動。光伏電站檢測時,需關注組件邊框接地連續性,對于采用壓塊安裝的陣列,邊框與支架的等電位連接點間距應≤30m,實測中常發現鋁制邊框與鋼制支架直接連接導致的電化學腐蝕,解決方案是加裝絕緣墊片并采用銅編織帶跨接(截面積≥4mm2)。此外,逆變器防雷檢測需驗證直流側與交流側 SPD 的配合參數,例如直流側 SPD 的極...
高層建筑因高度高、結構復雜,面臨側擊雷防護、均壓環設置和豎井管線屏蔽等檢測難點。側擊雷檢測采用滾球法計算各樓層外露金屬構件(如陽臺護欄、玻璃幕墻骨架)的保護范圍,當構件高度超過滾球半徑(第二類防雷建筑 45m)時,需檢測其與引下線的等電位連接(過渡電阻<0.02Ω)。均壓環檢測重點核查 30m 以上樓層的環型接地帶間距(不大于 6m),以及與引下線的焊接質量(雙面施焊,焊縫長度≥扁鋼寬度 2 倍)。豎井內電纜橋架檢測要求金屬外殼每兩層與接地干線連接,實測中常發現因施工遺漏導致的屏蔽失效(如某寫字樓豎井橋架未做跨接,雷擊時引發電梯控制系統故障)。立體防護評估需繪制三維防雷模型,模擬不同雷電流波形...
檢測過程需嚴格遵循現行國家標準(GB 系列)、行業標準(如 YD/T、DL/T)及地方規程(如 DBJ/T)。重點審查設計文件是否符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23 版新要求(如第三類防雷建筑物滾球半徑調整為 60m),檢測方法是否采用極新版《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 21431-2023 的四極法測試流程。對于特殊行業(如化工、電力),需額外符合《石油化工裝置防雷設計規范》SH 30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T 50065 的專門用于條款。檢測報告的結論部分需明確標注所依據的標準文號,當項目存在超標情況時,需說明是否符合 “高雷區適度提高標準” 等例外條...
檢測報告是防雷工程質量的法定證明文件,其編制需遵循 "數據準確、結論明確、建議可行" 的原則。報告結構包括封面(需標注 CMA 認證標志、檢測機構編號)、目錄、檢測概況(含檢測依據、環境條件、檢測日期)、檢測項目明細(按接地系統、接閃器等模塊分表列出實測值與標準值)、不合格項分析(注明缺陷位置、違反條款、風險等級)和整改建議(附技術方案示意圖)。數據處理要求原始記錄與報告數據一致,小數點保留位數符合標準(如接地電阻保留兩位小數,單位 Ω),異常數據需標注測量條件(如雨天檢測導致接地電阻偏低,需注明 "檢測時土壤含水率 25%")。報告結論分為 "合格"" 不合格 ""復檢" 三類,當出現接地電...
智能建筑(樓宇自控、智能家居、安防系統)的防雷檢測需融入系統集成思維,關注弱電系統與強電防雷的協同防護。檢測要點包括:①樓宇自控系統的總線防雷,需檢測 RS485、CAN 等總線接口的浪涌保護器(防護電壓≤60V),驗證共模抑制比是否滿足信號傳輸要求;②智能家居設備的無線信號防護,檢查 Wi-Fi、藍牙模塊的屏蔽罩接地是否可靠,避免雷電電磁脈沖導致的通信中斷;③安防系統的攝像頭防雷,需檢測球機電源 SPD(標稱放電電流≥5kA)和視頻信號 SPD(插入損耗≤1dB),確保在雷擊時圖像采集不中斷。防雷工程檢測發現浪涌保護器安裝方向錯誤或參數不匹配時,需立即整改并復測。云南防雷整改檢測防雷檢測價格...
隨著智能化發展,無人機、AI 算法、物聯網技術逐步應用于防雷檢測。無人機檢測搭載紅外熱成像儀與激光雷達,實現高空接閃器缺陷識別(精度 ±0.5℃),三維建模軟件自動生成防雷裝置布局圖,檢測效率提升 40%。AI 視覺算法分析焊接點質量,通過深度學習識別虛焊、夾渣等缺陷(準確率≥95%),減少人工目測誤差。物聯網監測系統實時采集接地電阻、SPD 漏電流數據,通過邊緣計算模塊實現異常預警(響應時間<5 秒),檢測數據同步至云端平臺,支持歷史數據對比與趨勢分析。機器人檢測用于高危環境(如化工罐區),防爆型機器人搭載多傳感器陣列,自動完成接地電阻測量與氣體濃度監測,避免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這些新技術需...
防雷檢測報告是對檢測對象防雷性能的全方面評價文件,其編制需遵循規范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原則。報告內容包括檢測對象基本信息、檢測依據標準、檢測項目及結果、不合格項整改建議和檢測結論等部分。檢測數據需如實記錄原始測量值,注明檢測儀器型號和檢測時間,對不合格項目應詳細描述問題部位和不符合標準條款,附現場照片作為佐證。編制格式需符合當地氣象主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的要求,采用統一的報告模板,確保報告的規范性和可讀性。防雷檢測報告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是建(構)筑物竣工驗收、安全生產許可證年審、信息系統安全評估的必備文件,不合格的檢測報告將直接影響相關行政審批和生產運營。因此,檢測機構需對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和準...
隨著檢測精度和效率需求提升,新型設備研發聚焦自動化、非接觸化和多參數集成。三維激光雷達檢測系統可構建接地網三維模型,通過反演算法計算接地體腐蝕程度(精度 ±2%),解決傳統開挖檢測的盲目性問題;太赫茲時域光譜儀(THz-TDS)能穿透 50mm 混凝土層,檢測內部引下線的焊接缺陷(如虛焊導致的信號衰減>3dB),在古建筑檢測中避免破壞性勘探。多參數檢測儀集成接地電阻、土壤電阻率、SPD 漏電流等 8 項功能,支持藍牙無線傳輸數據,檢測效率提升 40% 以上。無人機載雷電定位系統可實時監測檢測區域的雷電活動,當電場強度>15kV/m 時自動觸發預警,保障高空作業安全。未來設備將融合邊緣計算技術,...
隨著 “雙碳” 目標的推進,新型綠色環保防雷材料(如石墨烯接地體、導電混凝土、復合碳纖維接閃器)的應用日益普遍,其檢測需建立針對性的技術標準。檢測內容包括:①石墨烯接地體的導電性能,測量其在不同濕度下的電阻率(標準值≤5×10??Ω?m)和耐腐蝕性(鹽霧試驗 1000 小時后失重率≤1%);②導電混凝土的骨料配比檢測,通過抗壓強度試驗(≥C30)和導電性能測試(體積電阻率≤10Ω?m),確保接地模塊兼具力學性能與導電穩定性;③復合碳纖維接閃器的抗拉強度檢測(≥3000MPa)和雷電沖擊耐受試驗(100kA 沖擊電流下無斷裂或碳化)。技術標準方面,目前國內尚未形成統一規范,檢測時可參考 ASTM...
檢測現場常涉及高空作業、高壓環境、易燃易爆場所等危險場景,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范是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的前提。安全準則包括:①高空作業前,使用無人機預查接閃器安裝位置的結構穩定性,佩戴雙鉤安全帶并設置安全繩,禁止在 5 級以上大風或雷雨天作業;②在電力系統檢測時,提前辦理工作票,斷開被測設備電源并懸掛 “禁止合閘” 警示牌,使用驗電器確認無殘余電壓后再進行 SPD 檢測;③進入易燃易爆場所前,穿戴防靜電工作服,關閉手機等非防爆設備,使用本質安全型檢測儀器(防爆等級 Ex ia IIC T4),避免檢測過程產生電火花。風險防控措施:①針對接地電阻測試中可能出現的工頻雜散電流干擾,采用選頻式測試儀濾除...
公眾對防雷檢測的認知不足,常導致防護措施缺失(調查顯示,60% 的中小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年度檢測)。科普教育需針對不同群體:社區宣傳聚焦民居防雷(如講解陽臺金屬護欄接地的重要性,演示家用 SPD 外觀檢查方法);學校教育納入安全教育課程(通過雷電模擬實驗,展示接閃器如何引導雷電流);企業培訓側重法規解讀(如《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要求,明確檢測不合格的法律后果)。檢測機構可開發 "防雷自查工具包",包含接地電阻簡易測量儀(精度 ±10%,適合初步篩查)、SPD 狀態識別手冊(圖示正常 / 異常指示燈含義),幫助用戶開展日常巡檢。某檢測協會通過 "防雷科普進萬企" 活動,使企業檢測參與率從...
電涌保護器作為雷電過電壓保護的主要器件,檢測內容包括安裝位置、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及連接質量。首先確認 SPD 的安裝級數,低壓配電系統一般采用三級保護,第1級安裝在低壓配電柜進線端,第二級安裝在分配電箱,第三級安裝在設備前端。檢查 SPD 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極大持續運行電壓、標稱放電電流等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外觀有無燒蝕、裂紋、漏液等現象。連接導線應短直,避免形成環路,相線截面積不小于 16mm2(銅)或 25mm2(鋼),零線與相線同截面,接地線不小于 25mm2(銅)或 50mm2(鋼)。檢測 SPD 的接地連接是否可靠,與等電位端子板的連接長度不超過 0.5m,接地電阻符合要求。對...
防雷竣工檢測作為建設工程驗收體系的關鍵構成,是依據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50601 等技術文件,對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防雷系統進行的系統性技術驗證。其主要任務在于確認防雷裝置的電氣性能、結構安全性及功能完整性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涵蓋接地系統、接閃器、引下線、等電位連接、電涌保護裝置等主要組件的實體檢測與功能測試。這項工作不只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的法定環節,更是保障建(構)筑物抵御雷電災害的極后技術屏障,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設施的可靠運行。檢測過程需運用專業儀器設備,結合現場勘查與理論計算,對防雷系統的各項技術參...
雷擊事故發生后,及時開展災后檢測是防止次生災害和系統恢復的關鍵。檢測流程分為現場勘查、受損評估和修復驗證三階段:現場勘查需記錄雷擊路徑(如墻面擊痕、設備灼傷點),使用示波器測量殘留過電壓波形(重點關注 10/350μs 長持續時間波形);受損評估通過絕緣電阻測試(設備絕緣值下降>30% 判定為嚴重受損)、SPD 漏電流測試(超過額定值 2 倍需更換),確定設備報廢或修復方案;修復驗證時,對更換的接閃器進行保護范圍復核,對接地系統進行沖擊接地電阻測試(要求≤設計值的 120%)。特殊場景如古建筑災后檢測,需聯合文物保護專業人事,采用 X 射線探傷檢測木質結構內引下線的損傷(如碳纖維引下線受雷擊后...
近年來,防雷檢測相關法規政策的調整深刻影響行業發展。新修訂的《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強化了檢測機構的責任追溯,要求對因檢測失職導致的雷擊事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促使機構建立檢測過程全記錄系統(如安裝執法記錄儀,視頻資料保存不少于 2 年)。國家 "放管服" 修改取消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許可后,檢測市場競爭加劇,同時要求檢測報告納入建設工程檔案,成為竣工驗收必備文件(如某商業綜合體因未提供防雷檢測報告,導致房產證辦理延誤)。各省市陸續出臺的地方標準(如《海南省易燃易爆場所防雷檢測技術規范》)細化了特殊場景要求,檢測機構需建立標準動態更新機制,每季度梳理差異條款(如海南要求加油站卸油口接地電阻≤1...
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為檢測數據提供法律級存證保障。檢測過程中,每個檢測點的坐標(GPS 定位)、時間戳、實測數據、儀器編號等信息實時上鏈,通過 SHA-256 哈希算法生成獨有數據指紋,任何修改都會導致哈希值變化(檢測機構曾發現某客戶擅自篡改報告中的接地電阻值,通過鏈上數據比對快速識破)。數據共享時,采用智能合約控制訪問權限(如監管部門可查看全量數據,客戶只能訪問自家報告),確保隱私安全。某國家的級別檢測平臺接入區塊鏈后,檢測報告的司法采信率從 60% 提升至 95%,成功應用于多起雷擊事故責任糾紛案件(如某工業園區因未整改檢測出的接地隱患,法院依據鏈上數據判定其承擔 70% 責任)。技術實施...
古建筑防雷檢測需在保護文物本體的前提下實施,重點關注磚木結構的特殊性。首先核查防雷設計方案是否遵循 “極小干預” 原則,接閃器選型優先采用與建筑風格協調的隱形避雷帶(如銅質鍍銀避雷帶),避免破壞古建筑美學特征。檢測木構件與防雷裝置的絕緣距離,引下線與木質立柱間距應不小于 100mm,或采用絕緣材料隔離,防止雷電反擊引發火災。接地系統檢測需避免破壞文物基礎,優先利用自然接地體(如毛石基礎中的金屬拉結件),確需增設人工接地體時,接地體埋深應大于 1.5m 并遠離文物本體,采用防腐性能優異的銅覆鋼材料。查看防雷裝置與彩繪、木雕等裝飾構件的安全距離,禁止在文物本體上直接焊接引下線,可通過抱箍式夾具固定...
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檢測質量的關鍵環節,包括資料收集、儀器校準和現場勘查三部分。首先需收集被檢測對象的防雷設計圖紙、竣工報告、以往檢測記錄等文件,重點核對防雷分類、接地系統設計參數、浪涌保護器配置方案等關鍵信息。例如對新建建筑物,需確認其防雷設計是否符合項目所在地的雷電日數(如廣州地區年平均雷電日達 80 天,需提高防雷設計等級)。其次,對檢測儀器進行校準,確保接地電阻測試儀、等電位測試儀、浪涌保護器測試儀等設備的精度符合標準要求,校準周期不得超過一年。現場勘查環節需繪制檢測平面圖,標注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的具體的位置,檢查防雷設施是否存在明顯損壞(如避雷帶焊接處銹蝕、接地體外露等),同...
橋梁防雷以鋼結構箱梁、斜拉索、橋墩為檢測主要。鋼箱梁檢測確認其作為接閃器的有效性,當板厚≥4mm 時可直接利用,需檢查焊縫連接處的跨接導體(扁鋼≥40mm×4mm)焊接質量,每 15m 與引下線(利用橋墩鋼筋)可靠連接。斜拉索檢測關注防雷電側擊,索體表面的導電涂層(電阻率≤5Ω?m)需完整,索端錨具與橋梁接地體通過銅纜(截面積≥35mm2)連接,電阻≤0.2Ω。橋墩接地體檢測采用探dilei達掃描,確認樁基礎鋼筋網焊接成環,接地電阻≤4Ω(跨海橋梁≤1Ω),承臺與地梁連接處的防腐層(環氧煤瀝青漆≥3 層)無破損。大型鋼結構建筑(如體育館、會展中心)檢測,需計算空間網架結構的接閃器保護范圍,采用...
醫院防雷檢測需重點保護生命支持設備、影像設備及信息系統。ICU 病房檢測,確認醫療設備接地與防雷接地的隔離(采用隔離變壓器,絕緣電阻≥10MΩ),床頭設備帶的等電位端子與建筑接地干線連接(導線截面積≥6mm2 銅質)。影像科檢測,MRI 設備機房的屏蔽體需做 100kHz-100MHz 全頻段屏蔽效能測試(≥100dB),饋線濾波器接地電阻≤0.5Ω,防止射頻干擾影響圖像質量。信息系統檢測,HIS 服務器機房的三級 SPD 配置需滿足:第1級(配電柜)100kA(10/350μs)、第二級(分配電箱)40kA、第三級(服務器端)20kA,且 SPD 安裝位置與設備距離<0.5m。醫用電子設備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