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航運巨頭承諾四年內投資200億美元助力特朗普重振美國海運
法國航運巨頭承諾四年內投資200億美元助力特朗普重振美國海運業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上周四(3月6日),法國航運巨頭、馬賽達飛班輪公司(CMA CGM)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薩德(Rodolphe Saadé)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時,做出一項重大承諾: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200億美元,旨在推動美國海運業的復興與發展。
達飛海運集團作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一直以來在國際航運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薩德此次的投資計劃涵蓋多個關鍵領域。他打算將公司美國的懸掛美旗幟幟的集裝箱船隊規模擴大兩倍,同時對美國港口設施進行升級,并計劃建立一個位于芝加哥的空運樞紐等。
在接受采訪時,薩德詳細闡述了這200億美元的投資分配。其中80億美元將用于集裝箱船的購置,70億美元投入物流領域,40億美元用于港口建設,另外10億美元則會用于航空貨運。薩德表示,這些投資預計將直接創造10,000個新的就業機會,并且強調大部分宣布的投資都是從其他領域調配或新增的資金。他還提到,“四年200億美元的投資,是我們對美國市場非常有力的承諾,這體現了達飛對美國海運業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這一投資承諾的背景,正值特朗普當局力圖重振美國商業和防務造船業,并試圖打破其他國家在全球海運業主導地位的關鍵時期。特朗普近期在X網站發布的一段白宮視頻中明確表示,美國的海運業長期以來方向迷失,未來幾周將宣布一項“大規模新計劃”,目標是建造世界上巨型船舶。在與薩德的會面中,特朗普再次強調了這一觀點,而薩德則回應稱,“隨著計劃推進,美國將擁有更多懸掛美旗幟幟的船只。”
本周,特朗普在國會發言時進一步透露,將在白宮設立一個新的造船辦公室,以推動相關計劃的實施。相關官員也在考慮發布一項行政命令,旨在促進國內造船業的發展。根據《華爾街日報》查閱的行政命令摘要草案,其中一項措施是對停靠美國港口的外國建造船舶收取費用,以此增加海事部門的收入。不過,這一想法雖然借鑒了USTR近期考慮的建議,但仍可能在實施過程中有所變動。據悉,每次靠港至高收取150萬美元的收費提議,已經遭到美國貿易和農業團體以及集裝箱航運業的反對。 在全球造船業格局中,中國和韓國占據主導地位。數據公司Linerlytica的數據顯示,按運力計算,達飛班輪公司近36%的集裝箱船隊由中國制造。此外,公司超過64%的新訂單也交由中國船廠建造。達飛旗下的APL子公司目前運營著一支由10艘集裝箱船組成的懸掛美旗幟幟的船隊,由于這些船舶懸掛美旗幟幟,船員均為美國籍,因此成為美國當局和貨物的優先選擇承運商。
薩德透露,達飛海運計劃為其懸掛美旗幟幟的船隊新增20艘新船,這些新船很可能來自韓國造船廠。同時,公司也正在與美國造船廠商洽談,探討在美國制造船舶的可能性、時間節點以及船舶尺寸等問題。達飛輪船公司通常從中韓訂購可裝載約18,000個集裝箱的大型船只,而美國造船廠建造的集裝箱船規模相對較小,如達飛旗下子公司APL懸掛美旗幟幟的船隊,船舶裝載量從1,600個集裝箱至6,000個不等。
美國市場對于達飛海運集團至關重要,占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2024年,作為全球第三大承運商,達飛海運的凈利潤達到57.1億美元,毛收入為555億美元。近年來,達飛集團積極布局全球物流服務,投入數十億美元進行業務拓展。2019年,以16.7億美元收購CEVA Logistics,兩年后推出自己的空運服務。同時,在美國洛杉磯和紐約-新澤西這兩個繁忙的西海岸和東海岸港口,達飛也斥巨資購買了貨物裝卸碼頭。
未來,達飛輪船計劃再投資數億美元,對上述港口及其他港口設施進行升級,以提高貨物運輸效率,應對港口擁堵問題,實現更快、更多集裝箱的轉運。目前,達飛公司及其物流子公司在美國雇傭了約15,000名員工。薩德還介紹,公司計劃將在美國約200個倉庫的網絡規模擴大一倍,并進行現代化改造。此外,還將在波士頓地區開設一個研發中心,同時新建的芝加哥航空樞紐將配備五架波音777貨機,專門用于美國和亞洲之間的貨物運輸。